广东省电力一局医院

急诊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广东省电力一局医院急诊科是急诊急救的窗口,主要承担院前急救出诊、安全转运,院内急诊、急诊观察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

急诊科现有医护人员16人,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1名,护理师3名。拥有设施、设备齐全的救护车2辆,设有抢救室(抢救床1张)、观察室(观察床10张)、隔离观察室(隔离观察床2张)以及门诊注射室、换药室、手术室,配备有多参数监护仪、除颤监护仪、电动洗胃机等多种医疗救护设备。

急诊科能对中毒、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各种类型的休克、各种紧急创伤等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有效抢救。已开展自动电除颤、自动洗胃、及各种紧急外科手术,各种危急重症如心搏骤停、急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呼吸衰竭、脑血管意外、肝昏迷、尿毒症、休克、急性中毒、多发复合创伤等均能在急诊科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或初步治疗。该科严格执行广州市“120”的急救规定,定期做好全体人员培训、急救演练,全科各种设备实行规范化管理,设备和人员时刻处于临战状态。

该科重视医护人员医德教育,全体医护人员敬业爱岗。十多年来,该科共出车二万多次,抢救了数千名患者,为保护人民生命,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非典”时期,该科在救治普通患者同时,抽出人员进行了大量“非典”查排工作,为稳定大局发挥了很大作用。2003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及广东省电力一局评为“抗击非典选进集体称号”。

科室开通了24小时急诊出诊电话82078582、82079899-8713和“绿色生命通道”。

抢救成功案例:

2002年1月1日至此2004年2月15日用尿激酶于心肌梗塞10多例获得成功。

2002年用电击除颤20多次成功抢救室颤的病人,并发表在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上。

2003年用电击除颤、气管拖管、2000心肺复苏指南等综合措施复苏呼吸、心跳停止6分钟获得抢救成功。

2004年1例不明原因昏迷,上级医院放弃治疗的病人,在病人家中采用心肺复苏术及大量纳络酮抢救经过6小时不解努力获得抢救成功。

多年来抢救了无数重症哮喘,肺心病,支气管扩张,呼吸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性脑病,急性左心衰,右心衰,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上消化道大出血,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高热抽搐,小儿重度脱水,感染性休克,颠痫大发作,顽固性重症左心衰,右心衰,胆绞痛,肾绞痛。用呼吸机抢救了无数重症哮喘,肺心病,呼吸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性脑病,呼吸肌的麻痹病人。

多年来在院前急救中抢救了无数心跳停止、休克、急性中毒、创伤休克等病人。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保护心脏的方法是什么
高云
回答: 保护心脏的方法主要有控制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管理压力、定期体检等。心脏健康与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1、控制饮食 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的摄入,如西蓝花、燕麦、深海鱼类等。适量食用坚果和橄榄油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避免含糖饮料和加工食品,选择低脂乳制品替代全脂产品。 2、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可结合抗阻训练每周2次,增强心肌功能。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 3、戒烟限酒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动脉硬化风险,建议通过尼古丁替代疗法或药物辅助戒烟。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优选红酒并避免空腹饮酒。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心肌病变,戒酒后心脏功能可部分恢复。 4、管理压力 长期精神紧张会升高血压和心率,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练习或瑜伽缓解压力。保证每日7-8小时优质睡眠,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需及时治疗。培养兴趣爱好有助于情绪调节,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5、定期体检 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关注体重和腰围变化。冠心病高危人群需进行心电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已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监测相关指标。家族有早发心脏病史者需提前筛查。体检异常时及时就医干预。 保持理想体重,体质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诱发心绞痛。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预防性药物时不可擅自停药。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建立健康档案,长期跟踪心脏功能变化。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