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东华医院

检验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东华医院检验科是一个面向全院,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性实验中心,全科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6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8人,中级专业技术以上人员占46%。科室学历层次合理,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13名。

检验科的服务宗旨: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一切为了临床,一切服务于临床。

检验科现有6个专业组:生化、免疫、临检、微生物、血液、遗传。同时,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仪器设备近20台,已开展实验项目近400项。

检验科的管理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发展”。科室在做好室内质控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卫生部及广东省的室间质评活动,连续多年取得优秀成绩。实验室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及所有仪器和实验项目的SOP文件,要求每位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执行。除担负大量临床常规和健康体检等日常工作以外,还积极与临床配合,合作了多项的科研工作,同时还承担了广东医学院和肇庆卫校的实习生带教任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苏晓燕 80后医生的SCI梦

距离2013年苏晓燕医生发表第一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文章《缺血修饰白蛋白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到现在,已逾一年。苏晓燕永远不会忘记2013年那个春天收到的第一封发自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回复电邮,那100多字的英文修改意见邮件她反复看了3遍,这时她确信自己过去2年的所有努力没有白费。“那种感觉就像是妈妈看到孩子从自己肚子里面出来时那样幸福。”已为人母的苏晓燕在描述当时的心情时用了这样一个比喻。 苏晓燕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发表SCI文章。在10年前她刚上中山大学读研究生,开学第一天在学堂上教授们向在座的学生们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学术地位以及他们为科研工作付出多少艰辛,在那时苏晓燕脑海里留下了一个印象:SCI是一个学术标杆。但SCI又是那么远,仿佛是一个普通临床医生难以触及的一个梦。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梦一做就是5年。2011年,当她要准备晋升副主任医师了,才发现自己的论文数量与要求相比还有一大段距离。这时候她想起了远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师兄。 “我这位师兄的科研工作非常厉害,主持过好几个国家课题,发表了好多篇SCI文章。我希望找他帮忙。”苏晓燕在采访中提到,“但当我把自己的情况和他一说,结果他就很不客气地骂我了。” “他怎么骂你了?” “他说,你毕业这么多年了,怎么连一篇像样的科研文章都没有。你以前都干什么去了?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临床经验转化成科研成果?” 在苏晓燕看来,师兄的责怪就像一声响雷,把她从梦里面叫醒。回想起从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开始临床工作,每天除了收病人就是在管病人。在缺乏科研指标和科研氛围的情况下,人更加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如果不是因为要晋升的原因,苏晓燕可能还不会去考虑做科研的必要性。在与师兄交流的过程中,她还发现在广州工作的师兄师姐们都已经在科研工作上颇有建树,而自己还是停留在“小富则安”的思维模式。“当时心里面只有一个想法:不能再做井底之蛙了。”她开始意识到,光做梦没有用,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梦。“要不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苏晓燕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既然要写科研文章,那就发表SCI文章。”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师兄时,师兄也非常支持,同时给她一个建议“发表SCI文章,基础文章比临床文章好写很多。”但苏晓燕坚持自己的观点“既然要做,那就不留遗憾。我选择写临床性SCI文章。” 俗话说,有决心是好事,但能否获得好结果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快苏晓燕发现这项任务确实比想象中要难。或者对于专职的科研人员来说,只要方向和方法正确了,要实现目标只是时间投入的问题。但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缺少的正是时间。“准备论文的时期也是科室工作特别忙碌的时期,刚好又有医生要外出进修,科室人手非常紧张。”苏晓燕回想起那段经历,不禁有点唏嘘,“当时我的小孩刚1岁,很容易哭。下班后我只有等小孩安静下来了,夜里才能专心看书。”但除了时间配置困难以外,对于从没有发表过SCI文章的苏晓燕而言,SCI文章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她不得不去查阅大量的专业文献资料,而且还必须去看世界范围内的四大名刊的纯英语文献。所谓万事开头难,就连如何达到“选题创新”这四个字的要求,她前后都花了3个多月。在这段时间内,她天天观察和做预实验,“屡败屡战”,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捕捉选题的机会。直到有一天,“缺血性修饰白蛋白”这个新颖名词进入到她的视线——原本应用于诊断心肌损害的一项新型血清学指标能否与本专业疾病联系起来呢?射手座的苏晓燕再次把自己调到挑战模式,通过咨询心血管专家,反复查找肾内科相关资料,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疾病检查数据,正式开启她的SCI圆梦之旅。 2年后,苏晓燕的心血作品变成铅字被收录进SCI,其研究的课题也获得了2014年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提名,现正在网上公示。对此她没有过多的兴奋,在她看来,所有该收获的在做科研的过程已经获得。今年4月,医院科教部再次邀请她向有意开展科研工作的同事讲解统计工具的使用。当80年出生的苏晓燕走上讲台上,向在座的一些医学前辈们分享自己的做科研的感受时,她的开场白是:“有梦不怕远。当时我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要做科研,那就要努力做到自己不能做得更好。要不留遗憾。”这是苏晓燕医生的座右铭,也是她的追梦格言。 (作者:林运松 周谋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孕妇得了湿疹止痒方法
张向宁
回答: 孕妇湿疹止痒可通过冷敷、保湿护理、外用药物、调整饮食、避免刺激等方式缓解。湿疹可能与皮肤屏障受损、过敏反应、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瘙痒等症状。 1、冷敷 冷敷有助于缓解湿疹引起的瘙痒感。使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或冷水浸湿后轻轻敷在患处,每次5-10分钟。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瘙痒。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冷敷后及时擦干皮肤,避免潮湿环境加重湿疹。 2、保湿护理 保持皮肤湿润是缓解湿疹瘙痒的重要措施。选择无香料、无刺激的保湿霜,如含有神经酰胺或乳木果油成分的产品。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产品,锁住皮肤水分。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护肤品,这些成分可能刺激皮肤加重瘙痒。每天可多次涂抹保湿霜,特别是在干燥季节。 3、外用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安全的外用药物止痒。低效价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用于短期缓解症状。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也可考虑。使用前应咨询医生,严格按医嘱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激素类药物,防止皮肤萎缩等副作用。 4、调整饮食 某些食物可能加重湿疹症状。记录饮食日记,观察是否特定食物引发或加重瘙痒。常见诱发食物包括海鲜、坚果、乳制品等。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帮助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必要时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5、避免刺激 减少接触可能刺激皮肤的物质。选择棉质等天然面料衣物,避免羊毛或化纤材质。使用温和无香料的洗涤剂清洗衣物和床上用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37℃左右,时间不超过10分钟。避免搔抓患处,可轻拍或按压代替抓挠,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孕妇湿疹护理需特别注意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健康的药物和方法。保持居住环境适宜湿度,使用加湿器防止空气过于干燥。穿着宽松舒适衣物,减少摩擦刺激。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孕期任何药物使用前都应咨询医生,切勿自行用药。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进行温和运动,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和皮肤状况。 张向宁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