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虎门医院

儿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临床科室,是一个朝气蓬勃、发展迅速的临床综合性科室。由儿科门诊、普儿病区及新生儿病区组成。现有定编床位50张,医护人员31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护理人员21人。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门诊设有3个普通门诊、2个专家门诊、2个专科门诊。新开展的特色专科儿科发育门诊及儿童哮喘专科门诊,以其独特的治疗赢得了本地区广大患儿家长的信誉及好评。
  儿科拥有早产婴儿培养箱、新生儿高胆红素治疗仪、辐射式远红外线抢救台、多功能心电、血氧、血压监测仪、经皮测胆仪、脉搏血氧监测仪、电脑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中心供氧、儿科呼吸机、超声雾化吸入器、中心吸引等先进的医疗设备。
  能为各类儿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全方位服务。新生儿中心对新生儿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形成了一套规范、科学的诊疗方法,如新生儿窒息、抢救窒息后多脏器损害包括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ABO溶血症、G6PD缺陷症、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吸入综合症、早产儿及各种并发症。对低体重及极低体重儿(早产儿)等摸索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抢救措施。简易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暂停及呼吸衰竭,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普儿内科病区能熟练的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如:重症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喉炎、喉梗阻、心肌炎、泌尿系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对疑难症及慢性病的诊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肾炎、肾病综合症等。
  多年来儿科以先进的诊疗设备为平台,以高素质的医疗护理队伍为基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作为服务宗旨,服务于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现门诊量达5.3万余人次,住院病儿达2000余人次。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坚决奉行“学习、创新、和谐、仁爱”的医院精神,为祖国的明天保驾护航而努力。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2014年新毕业生岗前培训

为使新毕业生能尽快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帮助他们了解医院,熟悉医院规章制度,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尽快的适应工作,我院制定了详尽的岗前培训计划,7月8日至12日,我院对2014年新毕业生进行了岗前培训。我院院长欧耀芬、副院长袁国强、黄启锐,人事、医疗、科教、护理、院感、药剂等科室负责人为新毕业生进行了专题授课。 在培训班上,欧耀芬院长对新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表示祝贺,对新毕业生的加入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新毕业生做一名称职的医务工作者,并尽快适应新环境,用心去为每一位病人做好该做的事,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来,积极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同时,他还与新毕业生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每一位新生的心理状况及技术水平,并为新毕业生提出的问题作了全面的分析与解答。袁国强副院长从纪律、医德、廉政、廉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医务工作者。黄启锐副院长以“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为主题与新毕业生分享医学的心路历程。 培训内容涉及到《医院医疗核心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管理》、《处方管理办法》、《医院感染与安全》、《社会医疗保险》、《护士条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心肺复苏理论与操作》等内容,从多个方面使新毕业生对即将踏入的工作岗位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老师们的亲身教诲,更是激发了他们爱岗敬业的热情。 通过培训,毕业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医院的相关制度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对医院发展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尽快能成为一名掌握各项医疗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的优秀员工,为建设我院的明天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办公室 梁永忠)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7个月的宝宝拉肚子怎么办,怎么回事
周小凤
回答: 7个月的宝宝拉肚子可能由喂养不当、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乳糖不耐受、过敏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治疗、药物治疗、更换奶粉、回避过敏原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处理。 1、喂养不当 宝宝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过早添加辅食或辅食种类不当可能导致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可能伴有轻微腹胀。家长需暂停新添加的辅食,继续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适当减少单次喂养量,增加喂养次数。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补液盐Ⅲ等药物。 2、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多伴随发热、呕吐,大便呈蛋花汤样。家长需注意预防脱水,少量多次喂水或口服补液盐,保持臀部清洁。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赖氨葡锌颗粒等药物,严重时需静脉补液。 3、细菌性肠炎 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感染时,宝宝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腹痛哭闹。家长需留取新鲜大便样本送检,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可能用到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布拉氏酵母菌散等药物,同时严格消毒奶具和餐具。 4、乳糖不耐受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会导致腹泻迁延不愈,大便酸臭、泡沫多。家长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母乳喂养时可添加乳糖酶。医生可能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配合治疗,待腹泻缓解后逐渐恢复原有喂养方式。 5、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或辅食过敏常伴随湿疹、血丝便。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严格回避可疑过敏食物,必要时更换深度水解奶粉。医生可能开具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蒙脱石散、酪酸梭菌活菌散等药物,严重过敏需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 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尿量及体温变化,腹泻期间继续母乳喂养,暂停添加新辅食。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抹护臀霜,防止红臀。注意奶瓶餐具煮沸消毒,护理人员勤洗手。若出现嗜睡、眼窝凹陷、超过8小时无尿等脱水表现,或腹泻持续超过3天未缓解,需立即急诊就医。恢复期可遵医嘱补充锌制剂帮助肠黏膜修复,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腹泻。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