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特色科室,目前有床位11张,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医师1名,门诊护士1名,病房护士由内科管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组建于1983年,因开展中耳显微外科治疗半侧面肌痉挛而名噪全国。目前已治疗全国各地的面肌痉挛患者达3000多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过敏性鼻炎有独到的治疗方法。近几年先后开展了鼻内窥镜及激光射频治疗鼾症的新项目,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引进日本显微外科技术,在治疗面肌痉挛、过敏性鼻炎方面,方法先进,疗效可靠,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1、肥厚性鼻炎:治疗下鼻甲肥大的理想方法是在保证下鼻甲黏膜完整的前提下缩小下鼻甲的体积,恢复正常的鼻腔气道而不破坏下鼻甲的生理功能。因此,更加微创和简便的射频消融术应运而生。我科开展的射频消融术不损伤下鼻甲黏膜,能较好的保护下鼻甲黏膜腺体,保持腺体的分泌功能,术中出血少,无需鼻腔填塞,患者痛苦小,术后鼻干症状明显减少。
  2、鼾症: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俗称"打呼噜",发病较普遍,长期可造成脑缺氧,甚至睡眠中窒息死亡。睡眠呼吸暂停监测的开展及等离子低温射频技术的引进,使部分病因在口咽部的鼾症病人能够通过手术治疗解决"打呼噜"的困扰。我科总结过去的经验得出的序贯疗法就是根据病人的不同病因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力求微创,高效。
  3、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诊治: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全球环境污染的加重,过敏性鼻炎的致病因素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科不断总结经验,采用中西医穴位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4、声带息肉:采用微创技术,在显微镜或内窥镜辅助下操作,提高了手术精确,避免了声带损伤,取得良好的效果。
  5、面肌痉挛:我科是全国唯一采用中耳显微外科治疗面肌痉挛的特色科室。十余年来收治国内外面肌痉挛患者3000余例,取得了显著疗效。该手术方法简便、痛苦小、复发率低、费用低廉。98年被评为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耳鼻喉科全体医务人员将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以关爱、热忱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保持精湛、前沿的医技水平,竭诚服务于广大病患朋友。
  耳鼻喉科门诊实施无节假日门诊,方便患者及时就诊。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日本东京药科大学原博博士在第三附属医院举行主题报告会

近日,日本东京药科大学附属社会医疗研究所教授、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讲师、中国沈阳药科大学客座教授——原博博士应邀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六层电教室作了主题为“三氧化二砷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以及与天然提取物联用的新的抗癌活性”的报告。 此次报告会为我院科教处处长裴晓华教授申报的2014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外专项目,并由裴晓华教授主持了该报告会,裴晓华处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日本东京药科大学。它作为日本最古老和最大的私立大学药学部,基于建学理念,已向药学界和药业界输送了6万名优秀人才。东京药科大学设有两大学部,即药学部和生命科学部。目前,在校本科生共计3千4百余人,研究生近2百余人。院长刘金民、院党委书记杨晋翔、副院长王国华等出席了该报告会。 原博士此次报告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现状,通过三氧化二砷对人体初代培养细胞作用的研究进一步确定该药的副作用。在对该药的转运蛋白的研究里提出了水通道蛋白(AQP)9可以做为临床上预测三氧化二砷药效的可能性。第二部分介绍了三氧化二砷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体内,包括末梢外周血,骨髓液及脊髓液内的药物代谢的特征,首次证明了多种砷代谢产物存在于脊髓液中,并且此时的砷总浓度已经达到了足以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分化的水平。第三部分介绍了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天然提取物花翠素在抗癌活性方面与单纯应用抗癌药物的对比研究。第四部分介绍了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粉防己碱与单纯应用三氧化二砷的抗癌活性对比研究。整场报告持续两个小时,使在座听众耳目一新,如沐春风。 原博士报告完毕后与在场听众进行了交流,第三附属医院的广大师生积极发言,表达对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向往、支持与肯定,并请教了相关问题,得到了原博士的宝贵意见与建议。最后院长刘金民总结发言,他代表第三附属医院感谢原博士给在座听众带来一场内容丰富的高水准讲座,此次讲座加强了医院与日本东京药科大学的对外联系,促进了临床学术交流。刘院长积极评价了三氧化二砷在治疗癌症方面的疗效,并表示在原博士等广大学者的努力下,三氧化二砷必将更多地应用于临床,给广大癌症患者带来福音,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是什么
顾倩
回答: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主要有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辅助器具使用等。小儿脑瘫通常由产前感染、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遗传代谢异常、新生儿黄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 1、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小儿脑瘫的基础治疗方法,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方式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运动疗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儿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作业疗法侧重于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如抓握、书写等。语言训练针对存在言语障碍的患儿,通过发音练习和语言理解训练改善沟通能力。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家长需配合治疗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小儿脑瘫伴随的症状,如肌张力增高、癫痫等。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替扎尼定片、巴氯芬片等肌松药,可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对于合并癫痫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等抗癫痫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可能有助于神经修复。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家长需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常见术式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肌腱延长术、骨关节矫形术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通过切断部分神经根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肌腱延长术可纠正关节畸形,提高运动功能。骨关节矫形术用于矫正严重的骨骼畸形。手术需由专业团队评估,术后仍需配合康复训练,家长需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4、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脑瘫可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头针疗法刺激头部特定穴位,可能促进脑功能恢复。体针疗法通过针刺肢体穴位改善运动功能。推拿按摩可放松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补肾益髓为原则,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丸等。中医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治疗反应。 5、辅助器具使用 辅助器具可帮助小儿脑瘫患儿改善功能,包括矫形器、站立架、助行器等。踝足矫形器可矫正足下垂,改善步态。手部矫形器帮助保持功能位,便于进行日常活动。站立架辅助无法独站的患儿进行站立训练,预防骨质疏松。助行器如步行架、拐杖等帮助移动。辅助器具需根据患儿情况个性化配置,家长需定期检查器具适配性。 小儿脑瘫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家长保持耐心,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均衡,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进行水疗、马术治疗等趣味性康复活动。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儿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关注患儿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康复环境。 顾倩副主任医师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