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肿瘤中心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于2000年与北医三院合作成立肿瘤治疗中心,开展肿瘤治疗工作。通过多年合作,积累了丰富的肿瘤治疗经验。目前我院已经成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可充分利用和整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治疗肿瘤经验,开创肿瘤的中医药联合放化疗治疗新模式,可以在规范化肿瘤放化疗治疗中,同步进行中医药个体化治疗。既可以提高肿瘤治疗疗效,又可以减轻放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本中心现有新型BJ—14型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一台,BMD—2型模拟定位机一台,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一套,头、体部X刀系统一套,以及整套的模室设施。可完成各种恶性肿瘤及良性病放射治疗适应症的治疗及科研工作,开展肿瘤三维适形治疗,全身照射等各种放射治疗方法。在放射治疗技术上,已与国内先进水平同步。

权威统计资料显示,目前约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放疗的贡献约为18%。约70%的肿瘤病人在其治疗的过程中需作放疗。放疗的主要治疗病种为: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癌、直肠癌、乳腺癌、妇科肿瘤和淋巴瘤等常见肿瘤。然而,随着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和放射技术的发展,现代放疗范围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实体肿瘤,包括肝癌、胃癌、胰腺癌等。

常规放射治疗的适应症

根治性放疗

当肿瘤较局限,或只有临近组织侵犯或淋巴结转移,且肿瘤对射线又较敏感时,放射治疗可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如鼻咽癌、喉癌等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癌,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前列腺癌,宫颈癌等。早期乳腺癌可采用肿物局部手术切除配合根治性放疗,既保留了乳房外观和功能,又得到和根治术相同的疗效,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开展。

姑息性放疗

晚期肿瘤病人或因各种原因无法接受手术、化疗者可通过放射治疗,减轻症状,解除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放射治疗尤其对脑转移瘤,骨转移瘤的病人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术前放射治疗

术前放疗可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术中肿瘤种植机会及术后复发率,适用于食管癌、喉癌、上颌窦癌、软组织肉瘤、直肠癌等。

术后放射治疗

对于肿瘤切除术后有残留,有淋巴结转移或有亚临床病灶存在可能的予以术后放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常用于脑瘤、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肾癌、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软组织肉瘤等。

肿瘤门诊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

电话:52075440 沈彤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日本东京药科大学原博博士在第三附属医院举行主题报告会

近日,日本东京药科大学附属社会医疗研究所教授、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讲师、中国沈阳药科大学客座教授——原博博士应邀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六层电教室作了主题为“三氧化二砷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以及与天然提取物联用的新的抗癌活性”的报告。 此次报告会为我院科教处处长裴晓华教授申报的2014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外专项目,并由裴晓华教授主持了该报告会,裴晓华处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日本东京药科大学。它作为日本最古老和最大的私立大学药学部,基于建学理念,已向药学界和药业界输送了6万名优秀人才。东京药科大学设有两大学部,即药学部和生命科学部。目前,在校本科生共计3千4百余人,研究生近2百余人。院长刘金民、院党委书记杨晋翔、副院长王国华等出席了该报告会。 原博士此次报告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现状,通过三氧化二砷对人体初代培养细胞作用的研究进一步确定该药的副作用。在对该药的转运蛋白的研究里提出了水通道蛋白(AQP)9可以做为临床上预测三氧化二砷药效的可能性。第二部分介绍了三氧化二砷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体内,包括末梢外周血,骨髓液及脊髓液内的药物代谢的特征,首次证明了多种砷代谢产物存在于脊髓液中,并且此时的砷总浓度已经达到了足以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分化的水平。第三部分介绍了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天然提取物花翠素在抗癌活性方面与单纯应用抗癌药物的对比研究。第四部分介绍了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粉防己碱与单纯应用三氧化二砷的抗癌活性对比研究。整场报告持续两个小时,使在座听众耳目一新,如沐春风。 原博士报告完毕后与在场听众进行了交流,第三附属医院的广大师生积极发言,表达对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向往、支持与肯定,并请教了相关问题,得到了原博士的宝贵意见与建议。最后院长刘金民总结发言,他代表第三附属医院感谢原博士给在座听众带来一场内容丰富的高水准讲座,此次讲座加强了医院与日本东京药科大学的对外联系,促进了临床学术交流。刘院长积极评价了三氧化二砷在治疗癌症方面的疗效,并表示在原博士等广大学者的努力下,三氧化二砷必将更多地应用于临床,给广大癌症患者带来福音,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月经期和排卵期的区别
冷启刚
回答: 月经期和排卵期是女性生理周期的两个不同阶段,主要区别在于发生时间、生理变化及功能意义。月经期是子宫内膜脱落伴随出血的时期,排卵期则是卵巢释放成熟卵子的关键阶段。 1、时间差异 月经期通常持续3-7天,出现在排卵后约14天,标志着上一周期结束和新周期开始。排卵期多发生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以月经周期28天为例,排卵期通常在月经第14天前后,持续时间约1-2天。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排卵期可能随周期长度变化而浮动。 2、生理表现 月经期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剥脱形成的阴道出血,可能伴随下腹坠胀、腰酸等症状。排卵期可见宫颈黏液增多呈蛋清状,部分女性会出现单侧下腹短暂刺痛排卵痛,基础体温在排卵后上升0.3-0.5℃。月经期出血量通常为20-80毫升,排卵期一般无出血,但少数可能有轻微点滴出血。 3、激素变化 月经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至低谷,促使子宫内膜脱落。排卵期前雌激素水平达到高峰,刺激黄体生成素激增引发排卵,排卵后孕激素水平逐渐升高。月经期激素波动可能引发情绪低落,排卵期雌激素峰值可能提升性欲和精力。 4、生育意义 月经期属于非受孕窗口期,而排卵期前后5天为易受孕期,其中排卵日前2天至排卵后1天受孕概率最高。月经期子宫内膜处于脱落状态不适合胚胎着床,排卵期卵子存活12-24小时,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可存活2-3天,形成生育最佳时机。 5、健康监测 月经期需关注出血量异常、痛经程度等,可能反映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问题。排卵期监测可用于备孕指导或避孕参考,可通过基础体温曲线、排卵试纸或超声卵泡监测确认。月经周期紊乱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 建议女性记录月经周期起止时间、出血特征及伴随症状,有助于识别异常情况。排卵期前后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引发黄体破裂。月经期应避免盆浴和性生活,选择透气卫生用品并定时更换。若出现经期超过10天、排卵期持续腹痛或周期紊乱超过3个月,应及时就医检查。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