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成为一个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多功能科室,现有技术人员10多名,其中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医院党委、院领导重视下,购置了大量医疗器械设备,有全脑血管造影机、脑内窥镜、显微镜及显微手术器械,亚低温治疗床、颅内压监测仪、多功能呼吸机等,医疗技术水平突飞猛进,成为粤中西部西江流域地区重要专科。
  神经外科按照《广东省医院基本现代化建设标准(试行)》的目标,对科室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很早期就开展去颅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手术,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收治200多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及致残率都降到最低水平。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也是脑外科强项,除了传统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手术外,技术不断创新,近年还开展了微创手术:显微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YL-I型钻孔血肿引流术,CT导向立体定位穿刺等,大大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脑肿瘤治疗技术,特别是手术治疗方面达到省级水平,在粤中西部西江流域地区率先开展经蝶窦脑垂体瘤切除,显微镜下切除颅底肿瘤;后颅窝肿瘤如小脑肿瘤及桥小脑角肿瘤。面神经保护术;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术;脑室系统肿瘤切除术;巨大镰旁脑膜瘤;各部位胶质瘤等,还能在显微镜下切除中大型动、静脉畸型,高颈段及脑干肿瘤切除术,手术全切除率高,效果好,并发症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结合最新的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能明显延缓复发,延长生命。
  脑血管病治疗是神经外科一大特色,利用DSA技术,对自发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有良好效果。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型等治疗,利用电解微弹簧圈治疗动脉瘤,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型,可脱球囊治疗海绵窦漏等,可避免了传统开颅手术引起的大创伤,疗效好,恢复快,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如:急性脑梗塞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化疗,在半小时内复通栓塞的脑血管;对脑血管狭窄影响脑内供血,采用血管内支架技术,使狭窄的血管扩张,恢复脑内供血,效果显著,填补了我市空白。还可以通过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滴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脑肿瘤,杀灭肿瘤细胞,防止肿瘤复发。利用内窥镜技术治疗脑积水、蛛网膜囊肿,改进常规脑室腹腔分流术,避免了分流管堵塞及开颅切除囊肿所至巨大创伤。同时也可在内镜辅助下切除脑垂体瘤、脑室内肿瘤、脑肿瘤活检等。血管内治疗及内窥镜治疗是目前粤中西部西江流域地区拥有该两项技术的唯一医院。
  科研方面,近年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多层次多方位地同省内大医院进行科研技术合作,承担全国“九五”“十五”攻关二级项目:《急性脑梗塞的动脉溶栓治疗》、《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自发性脑内血肿的微创手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介入神经外科治疗等项目均已获得很大的进展和取得一定的成果。我科还开展了多项技术创新,几年来开展的项目有:经鼻蝶窦切除脑垂体瘤;同种异体颅骨移植;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型血管内栓;早期脑梗塞动脉溶栓;海棉窦漏血管内治疗;恶性胶质瘤术后脑动脉超选化疗;显微镜下切除巨大镰旁脑膜瘤;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脑内窥镜治疗脑积水;胰岛素联合治疗颅脑损伤等科研项目。很多项目填补了我市空白。
  神经外科也是中山大学,广东医学院,广州医学院.广东医药学院、肇庆卫生学校专科班等的教学科室,为各医学院校及粤中西部西江流域地区各医院培养大批人材,得到各院校老师.学生和地方好评。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中秋节送温暖 关爱帮扶村贫困户

在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 为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9月3日,在我院党委副书记钟嘉莉的带领导下,率领扶贫办成员来到对点帮扶村——封开县大洲镇上律村,开展了中秋节送温暖活动,把温暖和关怀及时送到贫困户手中。 本次“迎中秋,送温暖”活动共派发月饼共40多份,共5500元。适逢今年是我院在上律村帮扶工作的第二年,各项扶贫工作正有序推进,这都有赖于村民们、村委对医院的支持与配合,医院与上律村村民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声声慰问显真情,句句祝福暖人心。活动中,党委副书记钟嘉莉代表市一医院向上律村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并逐一向现场的贫困户派发月饼和麦片,祝愿他们中秋快乐,阖家安康。贫困户对我院扶贫工作人员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并表示衷心感谢,虽然送上的是普通月饼,但充满了我院对贫困户们的浓浓情谊,他们铭记在心。 随后,工作人员来到了罗董镇思念村,探望该村新任村支书和成员干部。钟嘉莉副书记与他们展开了亲切的交谈,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回想起昔日医院扶贫工作小组成员与思念村村民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家都记忆犹新。思念村村支书表示,思念村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市一医院的大力扶持,欢迎医院领导和扶贫干部常回来看看,共同分享收获的成果。据悉,思念村曾是我院上一个对点帮扶村,经过我院与该村委、贫困户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拥有砂糖桔林、集体养猪场、养鸡场、栗子林等养种植产业的自然村。 此次送温暖活动,让贫困户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深切的关怀,让干部职工了解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及做好下一阶段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