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第四人民医院

儿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暂无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哺乳期得了中耳炎怎么办
李延忠
回答: 哺乳期得了中耳炎可通过局部清洁、热敷缓解、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乳汁反流、感冒继发、耳道损伤、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使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外耳道分泌物,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哺乳期因激素变化可能导致耳道分泌物增多,清洁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损伤耳道皮肤。若合并外耳道湿疹,可配合氧化锌软膏局部涂抹。 2、热敷缓解 将温热毛巾敷于患侧耳部10-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热敷能促进耳周血液循环,缓解耳闷胀感。哺乳期热敷时需避开乳房区域,温度控制在40℃以下,避免烫伤皮肤。热敷后需保持耳部干燥,防止潮湿环境加重炎症。 3、药物治疗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哺乳期用药需选择L1级安全药物,避免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化脓性中耳炎可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 4、鼓膜穿刺 适用于鼓室积液严重导致听力下降的情况,由耳鼻喉科医生在局麻下用穿刺针抽出积液。操作前后需暂停哺乳4-6小时,术后避免用力擤鼻或游泳。穿刺后需配合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定期复查鼓膜愈合情况。 5、鼓膜置管 针对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通过手术放置通气管平衡鼓室压力。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置管脱落。哺乳期手术建议选择全身代谢快的麻醉药物,术后24小时乳汁需弃用,期间可配合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 哺乳期中耳炎患者需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哺乳时建议采用健侧卧位,减少乳汁通过咽鼓管反流风险。注意观察婴儿是否有腹泻或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可暂时改用吸奶器排空乳房。若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头痛或面瘫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李延忠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