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共15位医生)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经几代人的共同奋斗,科室在教学、临床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是我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现有教授(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讲师(主治医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 具有硕士学位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4人留学日本、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现任科室主任唐国都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病学分会委员及广西消化系病学会主任委员,科室副主任姜海行教授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及广西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
  消化内科师资力量雄厚。1983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006年成为学校内科学博士点的一个主要专业。长期以来,科室主要承担五年制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此外还担负专科生、七年制本硕生、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教师在诊断学和内科学两个教研室开展教学工作。科室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每学期派出四位高年资教师参加教学工作。讲授大课的教师均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多年来,按照教研室的要求坚持试讲课和部分消化内科课程的集体备课;坚持高年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指导新教师带见习课。充分利用消化内科疾病丰富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胃肠镜、ct等,制成多媒体图片库应用于课件,使教学效果更好。近年,姜海行教授还制作了体格检查的多媒体教材指导同学学习。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科室配置了先进的影像资料传输及阅读系统,方便老师同学的教与学。病房老师也积极带教同学临床毕业实习,坚持以教学查房、小讲课、体检和腹部穿刺示范等多种形式指导同学。近五年来,每年培养出大批的本科生,同时,每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也超过10人,为广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科室现有床位46张,年收治病人1000人次以上;年门诊量达5万人次。服务范围覆盖全广西及周边的广东、云南、湖南和贵州等省份。该科目前拥有一系列先进的检查设备,如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仪、食管24小时动态ph测定、胃肠动力测定仪、电子胃肠镜、电子超声胃镜、放大胃肠镜、双气囊小肠镜、鼻胃镜,以及相关的镜下治疗设备。该科在下列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特色和优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重症急性胰腺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及多种消化系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包括胆管结石、胆管癌、食管癌、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化学伤所致的食管狭窄、胃肠息肉等的内镜介入治疗在区内均处于领先地位。
  消化内科于近二十年来,先后开展了肝血流图、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癌胚抗原与胃癌、胰腺外分泌试验、小肠吸收试验、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病关系、老年人消化生理和消化系疾病关系、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多种癌基因与胃肠道恶性肿瘤关系等多项研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2000年以来,课题“广西巴马长寿老人消化系生理及消化系病流行病学研究”获2001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p16/mts、ras、p21及p53基因与胃癌相关性研究”课题获2002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广西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家庭聚集研究”获2005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消化内科具有以博士、硕士为骨干力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队伍,力量雄厚,科室有三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即“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病关系”、“癌基因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关系”和“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近3年来,有广西科技厅在研课题6项,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研究经费近50万元。近5年来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安全生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督查组莅临我院指导检查

9月11日上午,由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彭跃刚、广西消防总队防火部部长常万森、防火部监督处处长谭新、南宁市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张?晖、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何立斌、副调研员蒙建荣等领导组成的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安全生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督查组莅临我院指导检查安全生产和节能工作。我院副院长唐卫中、应燕萍及医院办公室、保卫科、后勤办公室、医疗设备科、药学部、财务办公室、食堂、物业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汇报会并陪同检查。 在住院部二楼大学术厅举行的汇报会上,唐卫中副院长汇报了我院安全生产和节能工作的整体情况,尤其针对我院在消防安全能力提升、节能技术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随后,督查组分组检查材料,并现场查看了消防监控室、消防通道等重点场所,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整改意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11个月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周小凤
回答: 11个月宝宝拉肚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热敷腹部、使用益生菌、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11个月宝宝拉肚子通常由饮食不当、腹部受凉、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11个月宝宝拉肚子时,家长需暂停添加新的辅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可以给宝宝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苹果泥等。避免给宝宝吃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需注意自身饮食,避免摄入可能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 2、补充水分 拉肚子容易导致宝宝脱水,家长需注意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可以给宝宝喝一些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少量多次喂服。观察宝宝的尿量和精神状态,如果出现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给宝宝喝含糖饮料或果汁,以免加重腹泻。 3、热敷腹部 家长可以用温热的手掌轻轻按摩宝宝腹部,或用温热毛巾敷在宝宝腹部,温度不宜过高。热敷有助于缓解胃肠痉挛,减轻腹痛不适。注意观察宝宝反应,如果哭闹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热敷。热敷时间不宜过长,每次10-15分钟即可。 4、使用益生菌 在医生指导下,可以给宝宝服用益生菌制剂,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酪酸梭菌活菌散等。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腹泻症状。服用益生菌时需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家长不要自行给宝宝使用止泻药物。 5、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拉肚子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发热、呕吐、血便、精神差等症状,家长需立即带宝宝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或建议进行大便常规等检查。对于严重的肠道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1个月宝宝拉肚子期间,家长需注意保持宝宝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预防尿布疹。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尿量和体温变化。腹泻好转后,辅食添加要循序渐进,从少量开始。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部受凉,定期消毒奶瓶和餐具。如果宝宝反复出现腹泻或生长发育迟缓,建议及时就医排查乳糖不耐受或食物过敏等潜在问题。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