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性病科 (共14位医生)

科室简介

皮肤性病科建于1934年,与广西医学院同年建立,当时又称皮肤花柳科,至今已有74年科龄。现拥有环境优雅、安全、舒适的独立门诊和病房,设有病床43张,设立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皮肤真菌实验室、性病实验室、皮肤病理实验室与免疫实验室等专科实验室,设有能满足专科治疗需要的治疗室、手术室。拥有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临床经验丰富、医疗技术精湛和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一流的技术队伍,全科在编医生、护士、技术员共32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讲师/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4人,硕士研究生18人。
  我科是广西唯一具有本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是广西皮肤病与性病学科专业的领头羊。现有教授2人(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广西皮肤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西分会医学美容与美学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广西风湿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西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会色素病研究会委员、广西性病/爱滋病专家技术指导组治疗关怀组专家工作;还担任《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广西医学》、《广西预防医学》、《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医学文选》杂志编委),副教授2人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广西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西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全国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广西皮肤科分会常委兼秘书。学科人员结构合理、实力雄厚、设备齐全,其规模位居全国综合医院前列,是本专业目前区内唯一集医疗、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和科研为一体的学科。
  本学科在诊治方面属区内领先,多项诊疗水平处于国内同行先进行列,部分诊疗水平已达国际先进水平。1982年李菊裳教授报道国内首例马尔尼菲青霉病,并继续对该菌进行了生态学、形态学、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及基因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撰写了多篇论著并在国内外发表,多次在国内外讲学,该菌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重视和认可,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多项科研进步奖。近几年来,该科还承担了国家、省、厅、局级及院内十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获得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由梁伶教授负责的《广西野生银星竹鼠寄生PM和人类致病PM的相关性研究》为国家级课题,使得该科在国内影响力日益增加。
  作为广西皮肤病与性病科新技术的发源地和培养专科医师的摇篮,该科一直注重国内外领域的发展新动态,积极开展具有广西领先、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各种新技术,如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我科毕业的10位硕士在区内外皮肤科已成为业务骨干。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安全生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督查组莅临我院指导检查

9月11日上午,由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彭跃刚、广西消防总队防火部部长常万森、防火部监督处处长谭新、南宁市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张?晖、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何立斌、副调研员蒙建荣等领导组成的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安全生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督查组莅临我院指导检查安全生产和节能工作。我院副院长唐卫中、应燕萍及医院办公室、保卫科、后勤办公室、医疗设备科、药学部、财务办公室、食堂、物业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汇报会并陪同检查。 在住院部二楼大学术厅举行的汇报会上,唐卫中副院长汇报了我院安全生产和节能工作的整体情况,尤其针对我院在消防安全能力提升、节能技术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随后,督查组分组检查材料,并现场查看了消防监控室、消防通道等重点场所,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整改意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