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科 (共3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科组建于1940年,叶培教授为首任主任;1949年梁徐教授接任科主任,1955年6月成立儿科学教研室,梁徐教授担任教研室主任、儿科主任,期间担任副主任的有刘冬盛、郭植材;1970年梁徐教授卸任,郭植材教授接任教研室主任和科主任,陈式琦、李华西任副主任;林善修教授1985~1995年任教研室主任和科主任,期间先后有李华西、徐燧光、梁淡湄、蒙洁贞、经承学任副主任;1995年林善修卸任,由经承学教授接任教研室主任和科主任,副主任农光民、王琳琳,覃远汉2003年任副主任,期间刘壮、谢建生曾任副主任;现任主任农光民教授从2004年3月接任教研室主任和科主任,副主任为王琳琳、覃远汉,2005年庞玉生任副主任。
  儿科目前在职教师4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8人,讲师9人,助教15人,见习助教3人。获博士学位11人。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6名。有海外留学经历7人。高级职称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55.56%,4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64.86%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在学术队伍建设上已形成了年龄、学历、职称、学位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儿科建立近70年来,以勤奋严谨、认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教学、科研、师培、医疗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历年来,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近5年来,承担教育部教改课题1项,广西教育厅教改课题2项,校级教改课题5项;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2项、厅局级科研课题6项,与国外及台湾合作科研项目2项。2002年入选 全国优秀 博士学位论文1篇。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约25名,博士研究生3~5名。2004年成为美国密执根儿童医院住院医生的海外培训基地,并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希腊、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儿科现分设六个病区, 190张床位,专业齐全,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儿童疑、难、危、急病症的诊疗中心。 600平方米 的儿科实验室,设备先进,是广西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在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研究已达国际水平;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在广西率先开展呼吸道感染病毒培养、呼吸道疾病的免疫检查、心血管造影技术、染色体检查技术及原位杂交技术、脐血干细胞移植、G-6PD快速诊断、小儿纤维胃镜及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儿童经皮肺穿刺术、婴幼儿肝穿、小儿白血病MIC分型与序贯治疗、小儿骨髓活检术等。儿童哮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小儿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和基础、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心力衰竭患儿胃肠激素的变化等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安全生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督查组莅临我院指导检查

9月11日上午,由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彭跃刚、广西消防总队防火部部长常万森、防火部监督处处长谭新、南宁市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张?晖、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何立斌、副调研员蒙建荣等领导组成的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安全生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督查组莅临我院指导检查安全生产和节能工作。我院副院长唐卫中、应燕萍及医院办公室、保卫科、后勤办公室、医疗设备科、药学部、财务办公室、食堂、物业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汇报会并陪同检查。 在住院部二楼大学术厅举行的汇报会上,唐卫中副院长汇报了我院安全生产和节能工作的整体情况,尤其针对我院在消防安全能力提升、节能技术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随后,督查组分组检查材料,并现场查看了消防监控室、消防通道等重点场所,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整改意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4个月用听诊器听胎心可以吗
冷启刚
回答: 4个月用听诊器听胎心通常是可以的,但可能难以清晰捕捉。胎心听诊的清晰度与胎儿位置、孕妇腹壁厚度、听诊器质量等因素有关。 妊娠16-20周时,胎儿心脏发育趋于稳定,胎心音可通过听诊器探测。普通听诊器需放置于孕妇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寻找类似马蹄声的规律心跳,正常胎心率范围为110-160次/分。此时胎儿体积较小,胎心音较弱,需在安静环境中反复调整听诊位置。木质胎心听诊器因共振效应可能比普通听诊器更易捕捉信号,但操作者需具备识别胎心音与母体动脉杂音的能力。 若孕妇腹壁脂肪较厚、胎盘位于前壁或胎儿背对腹壁时,普通听诊器可能无法有效传导胎心音。部分孕妇可能误将脐带血流声、母体肠鸣音判断为胎心,导致监测误差。这种情况下建议改用多普勒胎心仪,其超声波原理能穿透软组织,检测成功概率显著提高。临床研究显示,非医用听诊器在孕20周前的胎心识别率不足50%,而专业多普勒设备可达95%以上。 日常监测胎动比听诊更易操作,孕18周后正常胎动为3-5次/小时。若持续12小时未感知胎动或听诊发现胎心持续超过160次/分、低于110次/分,需立即就医。产检时应由专业人员使用胎心监护仪评估胎儿状况,居家监测不能替代医疗检查。选择听诊器时建议优先考虑钟型听诊头,避免使用隔膜式听诊器,监听时保持探头与皮肤完全贴合,每次监测不超过3分钟。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