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医院

针灸脑病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借鉴“卒中单元”的模式,将脑外科、急诊科、介入中心、针灸科及康复中心整合为针灸脑病科。目前该中心拥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12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3人。学科带头人有孙菊光主任医师、吴琦主任中医师、路亚主任医师、孔德清主任中医师,王雷主任中医师、史江峰主任中医师、卜渊硕士研究生。该科门诊设有6个针灸诊室,2个神经内科诊室,常年有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应诊,病房设有床位180张,年收治病人2500余人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手术疗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肛门湿疹

肛门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肛门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肛门皮肤的浅层真皮及表皮,局部皮肤瘙痒剧烈,皮损表现为肛缘皮肤呈局限性浸润肥厚,表面粗糙,可有皲裂及苔藓样变。虽然用药有一定的效果,但部分病人因反复发作,药效不显。近年来,徐州市中医院肛肠科采用手术疗法治疗顽固性肛门湿疹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采用肛门浸润麻醉或小剂量鞍麻。麻醉完毕后,以碘伏棉球消毒肛管及直肠粘膜下段,指诊未见异常肿物,在肛门的1、5、7、11点各作一个梭形切口,切口的内外边缘超过湿疹的内外边缘,即切口长度稍大于皮肤湿疹改变的长度。以中弯钳或弯剪自切口沿1~11,11~7,5~7,1~5点几个方向分别做钝性分离,使皮肤与皮下组织游离,充分止血。创面敷以三黄油纱条,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固定。术中注意:1)当用血管钳或弯剪分离皮下组织时,勿用暴力撑破肛管皮肤;2)术中尽量使用钝性分离以防止损坏血管,形成皮下血栓。术后可控制排便2-3天,给予半流质饮食,常规抗感染治疗。保持肛门部清洁,便后采用中药熏洗方坐浴,每次坐浴15-20分钟,2次/日,常规换药治疗。 每日中药熏洗方坐浴后外涂复方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于肛周皮损处,并轻揉使药物吸收,2次/日。 肛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也有蔓延至其他部位。其发病原理复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近年来国外不少皮肤病学工作者认为本病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发病特点主要表现为初期瘙痒尤为剧烈,难以耐受,搔抓后出现抓痕血痂,合并细菌感染而出现脓包、脓性渗出、脓性结痂等,呈现出湿疹特有外观,即多型变态皮疹同时存在。肛门湿疹慢性期患者,多由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等原因导致肛门周围皮肤增厚,颜色灰白或暗红、粗糙以至发生皲裂、渗出、瘙痒,治疗有一定难度。 在中医学中,湿疹又叫“浸淫疮” “肛周风”等,其发病的内因主要为机体素虚,禀赋不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而致肝脾功能失调,生湿助热,久病耗伤阴血而致内风;外因主要为外感湿热之邪。湿热下注,血虚风燥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中医素有“久病必淤”、“久病必虚”之说,风、燥、湿、热之邪长期蕴结于肛门,气血运行失畅,经脉阻滞而发为瘀血,瘀血阻络,血脉不荣,肌肤失养而致本病。 一般治疗过程中,慢性肛门湿疹患者因患处皮肤增粗、增厚,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和治疗的效果,搔抓后致皮损及苔藓样变加重,进一步阻止了药物的吸收,导致恶性循环,迁延难愈。徐州市中医院肛肠科韩凯副主任采用手术疗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本病。通过手术疗法离断皮下神经,以阻断肛周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的传导,配合中药熏洗方抗炎退翳、止痒,辅助疗法已达到治疗目的。该方由蛇床子、黄柏、蝉蜕、当归、苦参、白花蛇舌草、虎杖等中药组成。该术式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症状消除快,术后无并发症,远期无肛门变形、狭窄、麻木感等肛门功能异常,手术过程注意不要损伤皮肤血供。患者局部瘙痒感以及在皮肤神经恢复的过程中多种变态性皮疹均逐渐减轻,甚至消失,皮肤恢复至正常。另外,还需做好对患者的卫生宣教作用,教育患者避免搔抓,忌用高温水烫洗及碱性过强肥皂清洗,忌食海鲜及辛辣刺激食物,禁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以减少治疗后的复发率。 专家简介: 韩凯,肛肠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华全国肛肠学会理事,江苏省肛肠学会常务理事。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历,从事肛肠专业十余年,现任徐州市中医院肛肠科医疗组长。在工作期间分别到上海、北京进修学习。擅长治疗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肛肠科疾病,特别擅长环状混合痔、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主持市科委课题一项,参与课题两项。咨询电话:13605209997。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
曲中玉
回答: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尿路损伤、肠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子宫切除手术是妇科常见手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积极处理。 1、出血 子宫切除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术中出血多与手术操作有关,术后出血可能与血管结扎不牢固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休克,需及时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2、感染 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下腹痛等症状。感染多由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感染风险。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换药,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3、尿路损伤 子宫与膀胱、输尿管解剖关系密切,手术中可能误伤膀胱或输尿管,导致尿瘘或排尿困难。术中精细操作可降低损伤风险,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可进行膀胱训练或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肠管损伤 子宫与直肠相邻,手术中可能损伤肠管,导致肠瘘或肠梗阻。术中仔细分离可避免损伤,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腹胀、排便困难或肛门停止等症状时应警惕肠管损伤,需禁食并就医处理。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深静脉血栓形成 子宫切除术后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高龄、肥胖、长期卧床者风险较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可预防血栓形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 子宫切除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切口愈合。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定期复查,出现发热、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