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医院
本院暂无医生评论

医院动态

更多 >

手术疗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肛门湿疹

肛门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肛门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肛门皮肤的浅层真皮及表皮,局部皮肤瘙痒剧烈,皮损表现为肛缘皮肤呈局限性浸润肥厚,表面粗糙,可有皲裂及苔藓样变。虽然用药有一定的效果,但部分病人因反复发作,药效不显。近年来,徐州市中医院肛肠科采用手术疗法治疗顽固性肛门湿疹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采用肛门浸润麻醉或小剂量鞍麻。麻醉完毕后,以碘伏棉球消毒肛管及直肠粘膜下段,指诊未见异常肿物,在肛门的1、5、7、11点各作一个梭形切口,切口的内外边缘超过湿疹的内外边缘,即切口长度稍大于皮肤湿疹改变的长度。以中弯钳或弯剪自切口沿1~11,11~7,5~7,1~5点几个方向分别做钝性分离,使皮肤与皮下组织游离,充分止血。创面敷以三黄油纱条,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固定。术中注意:1)当用血管钳或弯剪分离皮下组织时,勿用暴力撑破肛管皮肤;2)术中尽量使用钝性分离以防止损坏血管,形成皮下血栓。术后可控制排便2-3天,给予半流质饮食,常规抗感染治疗。保持肛门部清洁,便后采用中药熏洗方坐浴,每次坐浴15-20分钟,2次/日,常规换药治疗。 每日中药熏洗方坐浴后外涂复方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于肛周皮损处,并轻揉使药物吸收,2次/日。 肛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也有蔓延至其他部位。其发病原理复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近年来国外不少皮肤病学工作者认为本病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发病特点主要表现为初期瘙痒尤为剧烈,难以耐受,搔抓后出现抓痕血痂,合并细菌感染而出现脓包、脓性渗出、脓性结痂等,呈现出湿疹特有外观,即多型变态皮疹同时存在。肛门湿疹慢性期患者,多由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等原因导致肛门周围皮肤增厚,颜色灰白或暗红、粗糙以至发生皲裂、渗出、瘙痒,治疗有一定难度。 在中医学中,湿疹又叫“浸淫疮” “肛周风”等,其发病的内因主要为机体素虚,禀赋不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而致肝脾功能失调,生湿助热,久病耗伤阴血而致内风;外因主要为外感湿热之邪。湿热下注,血虚风燥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中医素有“久病必淤”、“久病必虚”之说,风、燥、湿、热之邪长期蕴结于肛门,气血运行失畅,经脉阻滞而发为瘀血,瘀血阻络,血脉不荣,肌肤失养而致本病。 一般治疗过程中,慢性肛门湿疹患者因患处皮肤增粗、增厚,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和治疗的效果,搔抓后致皮损及苔藓样变加重,进一步阻止了药物的吸收,导致恶性循环,迁延难愈。徐州市中医院肛肠科韩凯副主任采用手术疗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本病。通过手术疗法离断皮下神经,以阻断肛周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的传导,配合中药熏洗方抗炎退翳、止痒,辅助疗法已达到治疗目的。该方由蛇床子、黄柏、蝉蜕、当归、苦参、白花蛇舌草、虎杖等中药组成。该术式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症状消除快,术后无并发症,远期无肛门变形、狭窄、麻木感等肛门功能异常,手术过程注意不要损伤皮肤血供。患者局部瘙痒感以及在皮肤神经恢复的过程中多种变态性皮疹均逐渐减轻,甚至消失,皮肤恢复至正常。另外,还需做好对患者的卫生宣教作用,教育患者避免搔抓,忌用高温水烫洗及碱性过强肥皂清洗,忌食海鲜及辛辣刺激食物,禁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以减少治疗后的复发率。 专家简介: 韩凯,肛肠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华全国肛肠学会理事,江苏省肛肠学会常务理事。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历,从事肛肠专业十余年,现任徐州市中医院肛肠科医疗组长。在工作期间分别到上海、北京进修学习。擅长治疗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肛肠科疾病,特别擅长环状混合痔、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主持市科委课题一项,参与课题两项。咨询电话:13605209997。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宝宝大便隐血一个加号是怎么回事
于淑霞
回答: 宝宝大便隐血一个加号可能由肛裂、肠道感染、食物过敏、肠息肉、牛奶蛋白不耐受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检查等方式干预。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存在微量出血,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1、肛裂 肛裂是婴幼儿便血最常见原因,多因便秘导致肛门黏膜撕裂。典型表现为排便时哭闹、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丝。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改善便秘,使用红霉素软膏促进裂口愈合,严重时需用复方角菜酸酯栓保护创面。家长需注意保持宝宝肛门清洁干燥。 2、肠道感染 细菌性肠炎或轮状病毒感染可能损伤肠黏膜引发隐血,常伴发热、腹泻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粪便白细胞升高,需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家长需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3、食物过敏 牛奶、鸡蛋等致敏食物可能诱发过敏性肠炎,表现为反复黏液血便伴湿疹。回避过敏原后症状可缓解,确诊需做食物特异性IgE检测。急性发作期可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抗过敏,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修复肠道屏障。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帮助识别致敏食物。 4、肠息肉 幼年性息肉好发于直肠,多为单发良性病变。特征性表现为无痛性便血,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直径小于1厘米的暂观察,较大息肉需行内镜下电切术。术后需用酪酸梭菌活菌散预防感染,家长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腹痛、便血复发等情况。 5、牛奶蛋白不耐受 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可导致结肠炎,多见于配方奶喂养婴儿。典型表现为血丝便伴呕吐,改用深度水解奶粉后症状改善。严重病例需使用氨基酸配方粉,配合蒙脱石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缓解症状。家长应循序渐进添加辅食,避免过早引入乳制品。 发现宝宝大便隐血阳性时,家长应保留新鲜粪便样本送检,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母乳喂养母亲需忌口辛辣刺激食物,人工喂养可尝试换用低敏配方奶粉。日常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剧烈哭闹增加腹压。若持续出血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胃肠镜等进一步检查。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确保营养摄入充足。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