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共20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在苏中苏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现为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卫生厅重点临床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科室拥有三甲医院应具备的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和血液流变学和血管超声学等临床研究设备。现拥有44张住院床位,6张急诊床位。专科床位利用率95%,专科年门诊人次33500左右,专科年出院人次1600人左右,治愈好转率超过98%。每年接受它他院转诊率15.5%。
  神经内科一直注重人员素质建设、继续教育和医、教、研综合能力的提高。已基本建成素质高、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医师队伍。科内在职医师23名,职称结构:正高7名,副高5名,中级8名,初级3名。学历结构:博士2名,硕士16名,硕士学历69.6%。
  神经内科对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药抗神经元老化、痴呆的神经电生理以及神经心理研究做了较多的工作。对苏北地区神经科疑难危重病人诊断与治疗进行指导与参与,使之成功率大为提高。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筛选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较有特色。开设帕金森、痴呆、颠痫、头痛专病门诊,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
  神经内科在临床方面,作为苏北地区医疗中心,每年医治大量的神经系统疑难杂症、危重病患者,以收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解决广大患者及下级医院的需求,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断以及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形成自己特色优势,开设有癫痫、痴呆、帕金森病和头痛等专科门诊,功能检查室所拥有的视频脑电、动态脑电、常规脑电、诱发电、肌电、眼震电图、脑血流动力学检查及血管形态学检查为临床工作提供很好的保证。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展的血管内治疗,神经内科是国内较早开展这方面工作的专科,颅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动脉瘤栓塞术及急性脑梗死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等技术的开展,使我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形成特色,该技术获2004年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对已失去溶栓机会的患者,如何在急性期应用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治疗也成为我们的亮点。04年我科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开通,为我科治疗神经系统重症患者提供了基础,也为我科对神经重症监护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提供了平台。
  神经内科承担南通大学临床医学院所有神经病学及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任务,在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结合,保持教学内容与国际研究水平同步。全科共发表论文近百篇。获得科技进步奖和市技术进步奖各一项,承担省、市科研课题5项。近几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2名,接受进修人员数18人。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世界哮喘日义诊咨询活动在我院举行

5月6日是第16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哮喘日主题是:“哮喘是能够控制的”。当日上午,由我院与南通市医学会联合举办的哮喘义诊活动在门诊大厅举行。专家分别来自通大附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和第六人民医院,现场服务群众200余名。 在活动中,专家们详细解答了患者在认识和防控哮喘病中常见的疑问和误区,并强调在规范化的治疗下哮喘是可以控制的。许多患者认为哮喘不发作就可以减少用药甚至不用药,长期用药会产生依赖,这些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哮喘虽然是顽疾,但不代表它不可以被控制。世界哮喘日连续8年提出“哮喘是能够控制的”,及时规范的治疗,80%以上的病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专家们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哮喘防治知识的广泛宣传,使他们了解哮喘,坚定长期规范治疗的观念和信心。 本次义诊咨询活动持续了近三小时,现场气氛热烈、融洽,专家们耐心解答,提供规范的诊疗方案和吸入方法指导,并赠送有关疾病知识的防治手册,患者热情参与,医患双方互动良好。义诊活动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具体的建议,更极大地改变了前来咨询患者对哮喘的观念,对控制哮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梗塞病人的用药
邵自强
回答: 脑梗塞病人需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调脂药物、神经保护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等。脑梗塞急性期以溶栓治疗为主,恢复期需长期用药预防复发,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由神经内科医生制定。 一、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适用于非心源性脑梗塞二级预防。氯吡格雷片可选择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常用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替格瑞洛片作为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起效更快且不受基因多态性影响,但出血风险需警惕。 二、抗凝药物 华法林钠片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适用于房颤相关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需定期监测INR值。利伐沙班片为直接Xa因子抑制剂,无需常规凝血监测,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达比加群酯胶囊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与食物同服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三、调脂药物 阿托伐他汀钙片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兼具稳定斑块作用。瑞舒伐他汀钙片降脂强度更高,适合需要强化降脂的患者。普罗布考片可双向调节血脂谱,特别适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伴脑梗塞病史者。 四、神经保护药物 依达拉奉注射液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期需在发病后24小时内使用。丁苯酞软胶囊可改善脑侧支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胞磷胆碱钠片参与卵磷脂合成,帮助修复受损神经细胞膜。 五、改善微循环药物 长春西汀注射液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缺血区血流量。尼莫地平片作为钙通道阻滞剂,可预防脑血管痉挛。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抗血小板和舒张血管双重作用,常与西医药物联合使用。 脑梗塞患者用药期间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不超过5克,限制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适度进行康复训练如平衡练习和步态训练,每周3-5次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出现头晕加重、皮下瘀斑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复诊,切勿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家属需协助患者建立用药记录本,详细记录服药时间和不良反应。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