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血液肿瘤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重点科室。自1993年创建以来,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追踪国际医学发展前沿,引进现代医学诊疗技术,不断充实和丰富学科建设内涵,从而保证了临床疗效可靠性、科研成果先进性、教学体系完整性。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内科血液病学科”建设单位,同时也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高等学校第一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国中医药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癌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承担国家“九五”攻关、“十五”攻关、“十一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课题近40余项,获得科研成果9项,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国家三类新药证书1项,研制医院制剂1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包括网络论文),出版专著10余部,专利6项。科室中具有高级职称者10名,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首席教授1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9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2名,在职教授均已进入部委级科技评审专家库。
  自1993年创建以来,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追踪国际医学发展前沿,引进现代医学诊疗技术,不断充实和丰富学科建设内涵,从而保证了临床疗效可靠性、科研成果先进性、教学体系完整性。目前,科室学术梯队合理、仪器设备先进、医教研综合实力雄厚。目前,拥有先进的血液肿瘤实验室、红外线热成像检查、完善的热疗系统、微波聚能刀凝固治疗等多种先进检查和治疗设备,能为国内外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规范流程。专业科室在不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确定了“中医药克服肿瘤(白血病)多药耐药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医药防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及其相关性疾病研究”、 “中医药抗癌效应机制与改善癌性贫血研究” 、“中医药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研究”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国家三类中药新药“益中生血片”已经上市,并取得了良好社会与经济效益;医院制剂“益髓颗粒剂”除拥有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台湾、日本、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同时,在解决肿瘤放化疗后血液学异常方面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临床工作,在克服恶性白血病多药耐药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也处于国内前沿水平。在学科内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大影响,在中医行业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内科血液病学科”建设单位,同时也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高等学校第一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9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60余名,博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后2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同心--共铸中国心”迪庆大型公益活动

7月7日至15日,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社工协会、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联合主办“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活动在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开展,来自北京等地的450余名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走进迪庆下辖的香格里拉、德钦、维西3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乡镇、村庄、寺庙等30个点开展大规模义诊活动,并为当地医护人员和各族群众开展30场专业培训和健康培训。 迪庆地区平均海拔3380米,7月正值雨季,能见度低,滚石、塌方、滑坡等常常阻断道路,困难重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徐林教授作为北京骨科专家团团长,带领五名医生翻山越岭,顽强的克服着高原缺氧、语言不通等困难,深入云南偏远藏区,为当地百姓进行小儿脑性瘫痪的筛查和骨关节病的诊治,给当地医务工作者进行了学术讲座及技能培训,并为当地贫穷患儿捐钱捐物。在短短的9天义诊时间里,共诊治骨关节病患者2000余例,筛查脑瘫患儿38人次,符合手术指征的23人次。 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于8月28日上午,医院派车由专家带队亲自到西客站接回来4名已筛查的脑瘫患儿,同时阜外医院、同仁医院、宣武医院、北京中医医院、309医院等三甲医院专家和“同心·共铸中国心”组委会、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的领导及志愿者也来到北京西站迎接已经筛查的手术患者,北京西站特别开通了绿色通道,为远道而来的藏区同胞提供便利。 9月3日,经过各种术前检查、专家讨论,来自云南香格里拉的4名孩子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经过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治疗,患儿下肢肌张力明显降低,活动度较前明显好转,患儿及家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术后第二天,医院晏军副院长带领党院办尹丹主任、社会工作部于国泳主任、赵丽红主任等亲自来到孩子们病床边代表医院和上级领导送来了温暖和关怀,给藏区孩子们带来了玩具、文具、水果、月饼等,陪着孩子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病房内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浓爱意……. 晏院长说:“共铸中国心”公益活动是对“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的关注,我们有幸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医院为藏区手术患儿提供最先进的医疗手术技术,尽最大努力减免部分医疗费用,提供一切尽可能的帮助!我们要坚持不懈的把爱心传递下去,努力为改变当地的医疗贫瘠状况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徐林教授说: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及时救治能够改变其一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将始终全力救治这些脑瘫孩子,为他们进行手术治疗,让他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学习、工作,让他们从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回归社会! 爱心依旧在传递,救助始终在延续!共铸中国心,同圆中国梦,我们在行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深二度烧伤要怎么办 深二度烧伤
徐建威
回答: 深二度烧伤可通过创面清创、外用药物、镇痛治疗、预防感染、手术修复等方式治疗。深二度烧伤通常由高温液体、火焰、化学物质、电流、长时间摩擦等因素引起。 1、创面清创 深二度烧伤后需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创面15-20分钟,降低局部温度。使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溶液轻柔冲洗去除污染物,避免用力擦拭。水疱完整时可保留疱皮,破损水疱需剪除游离表皮。清创后覆盖无菌凡士林油纱或含银离子敷料,保护裸露的真皮层。 2、外用药物 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莫匹罗星软膏处理革兰阳性菌感染,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修复。药物涂抹前需先清除前次残留药膏,厚度约1-2毫米,每日换药1-2次。伴有渗液时可搭配藻酸盐敷料吸收渗出液。 3、镇痛治疗 烧伤后48小时内疼痛明显,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剧烈疼痛可使用曲马多缓释片,但须警惕呼吸抑制风险。创面换药前30分钟可喷洒利多卡因气雾剂进行表面麻醉,儿童患者建议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 4、预防感染 深二度烧伤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体温超过38℃或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时,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定期做创面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 5、手术修复 对于直径超过5厘米的深二度烧伤,建议行削痂植皮术清除坏死组织。供皮区多选取大腿或头皮,采用电动取皮刀获取0.2-0.3毫米厚的中厚皮片。关节部位可选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皮移植,术后加压包扎14天。伴有肌腱暴露时需采用皮瓣移植修复。 深二度烧伤恢复期需每日用温水清洁创面周围皮肤,避免搔抓。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外出时用防晒衣遮挡愈合部位。饮食增加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愈合后创面可能遗留色素沉着,可局部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关节部位愈合后需坚持做伸展运动防止瘢痕挛缩,建议每2周复诊评估恢复情况。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