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中医院

呼吸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呼吸科现开放床位42张,年住院病人约1000余人次,年专科门诊4万余人次。科室坚持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内治与外敷结合治疗各种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肺部肿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科内设有肺功能室(含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镜室、重症抢救室、睡眠呼吸检测室。拥有主要医疗设备有德国Jaeger高级组合式肺功能仪、德国Grager及美国伟康Vision等有创及无创呼吸机9台、美国Embla多导睡眠监测仪 日本Olympus全套电子支气管镜、病房中心监护系统等。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共25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6名,博士2名、硕士4名,护士15名。形成了业务扎实、团结实干、富有朝气、积极进取的团队。学科带头人楼雅芳,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华中医药肺系病分会委员,浙江省呼吸学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呼吸学会及杭州市呼吸学会委员,浙江医学会医学鉴定专家。科室人员配备合理,有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师,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均到全国各大知名医院呼吸科进修,接受专业培训,对呼吸科常见病及危重症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为保证门诊质量,常规门诊由本科主治医师以上出诊,包括全日制门诊、周末门诊和节假日门诊,另外每天还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出诊;设有专病戒烟门诊。

科室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作为我科的优势病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和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科室能够对呼吸系统各种常见疾患运用现代仪器进行科学诊断,并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治结合等方法以取得最佳的疗效。既有本科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又能跟上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疾病的特色专科。

一、学科特色

1、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研究。科室经过多年总结,形成了自制的方剂,方便患者内服。并在原有的缓解期冬病夏治消喘膏的基础上改进,进行急性发作期的贴敷。支气管哮喘是目前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公众健康。西医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及解痉药物治疗,但存在药物应用副作用及激素依赖性的问题,多年来呼吸科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倡导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应用中医序贯疗法,减少激素用量及缩短激素的疗程,避免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的不良反应,提高了临床疗效。

2、无创通气与中药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COPD患者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使用降气纳肾法联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治疗,既强调COPD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的对症治疗,又重视相对缓解期以中医综合疗法为主的防护措施,以达到减少发作次数,延缓病情发展,配合无创呼吸机应用,减轻呼吸机疲劳,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在我科无创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已形成较大规模,治疗效果明显。

3、肺部肿瘤的中医药治疗。本科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及经皮肺活检等手段,早期诊断肺癌。在全身化疗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减少化疗副作用,改善胃口,提高全身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4、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研究

临床上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患者就诊数量大,常规抗感染止咳治疗效果不理想,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手段及中药理肺润肺、止咳化痰等方法,达到治疗预防呼吸道疾病之功效,疗效确切,时效性强。常用院内制剂:

1) 蝉贝合剂:清热宣肺、利咽止痒,用于咽痒干咳无痰等症。

2) 山耳合剂:益肺平喘安咳,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新感咳嗽,慢支缓解期咳嗽痰饮。

3) 平喘止咳合剂:宣肺平喘止咳,用于治疗热毒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4) 润咽合剂:清热、解毒、利咽,用于急慢性咽炎引起的咽痛、咽干及咳嗽少痰。

5) 热咳清合剂:清热解毒,止咳化痰退烧。用于外感发热、咳嗽咳痰。

6) 天沙露:养阴润肺,扶正固本。降火祛痰。治疗急慢性呼吸道感染阴虚肺热,咳嗽少痰症。

5、中药配合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相当大比例,由于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抗生素的选择带来困难,因此用中医药参与抗感染是我科的优势所在。在临床中我们采用中药活血解毒来抑制细菌生长,提高抗菌素的疗效。对一些高龄、一般状况差 反复感染的患者采用扶正祛邪的中药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时间,提高治愈率。

二、戒烟门诊

吸烟有害健康,但由于烟草依赖性,很多人戒烟后会出现戒断综合征,戒烟门诊帮助想戒烟的人提高戒烟成功率。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13:30-17:00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羊水变少是什么原因
冷启刚
回答: 羊水变少可能由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胎膜早破、母体脱水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原因引起。羊水过少通常表现为宫高腹围增长缓慢、胎动减少或胎心异常,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1、胎盘功能减退 胎盘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减少胎儿尿液生成,从而引起羊水减少。这种情况多见于妊娠晚期或过期妊娠,常伴随胎儿生长受限。治疗需加强胎儿监护,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胎盘循环。 2、胎儿泌尿系统异常 胎儿先天性肾缺如、多囊肾或尿道梗阻等泌尿系统异常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直接影响羊水量。超声检查可见胎儿双肾发育异常或膀胱不充盈。确诊后需根据畸形程度决定继续妊娠或终止,严重者可考虑胎儿宫内手术治疗。 3、胎膜早破 未足月胎膜早破会造成羊水持续外漏,导致羊水量急剧减少。孕妇可能感到阴道突然流液,PH试纸检测呈碱性。需立即卧床并抬高臀部,预防感染可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同时监测感染指标和胎儿情况。 4、母体脱水 孕妇长期饮水不足、严重呕吐或腹泻会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胎盘灌注减少和羊水生成下降。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和皮肤弹性差。可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日常需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必要时口服补液盐散。 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继而引发羊水过少。常伴有血压升高、蛋白尿和水肿。治疗需控制血压,可选用拉贝洛尔片,严重者需及时终止妊娠。 孕妇发现羊水减少时应增加左侧卧位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监测羊水指数变化。若出现胎动明显减少、阴道流液或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饮食上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瘦肉和西蓝花,避免高盐饮食。妊娠晚期可遵医嘱进行羊膜腔灌注等治疗。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