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六医院

小儿骨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小儿骨科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在著名留美骨科专家徐荣明教授的积极努力和倡导下,在仲肇平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艰苦奋斗,自2003年组建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一个有主任医师(教授)1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1名的儿童骨科专业队伍,是我省唯一具有单独建制的专业科室,现设置病床44张,主要从事0~18周岁儿童骨骼肌肉各种疾病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儿童脊柱畸形、发育性髋关节疾病,各种手、足畸形,全身骨骼肿瘤,四肢创伤及后遗畸形,大脑性瘫痪等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近年来,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奋斗,勇于探索,苦练内功,自我提高寻求发展,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与国内各大知名医院小儿骨科建立了良好合作及交流,逐步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努力使广大患儿获得最佳的治疗。随着医院的发展,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业务量逐年快速增加,学术水平逐渐提高。开展了大龄儿童DDH三联截骨术和GANZ髋臼周围截骨术,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治疗大龄儿童的股骨头坏死,应用Illizarov技术治疗四肢畸形及肢体延长术等疑难复杂疾病。2005年举办了国际残疾儿童救助行动暨国际儿童骨科学术交流。2008年至今已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小儿骨科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使小儿骨科成为我们六院又一张新的名片。仲肇平主任被聘为中华小儿外科学会骨科学组委员,提升了我科在学术上地位。我们将以一流技术、一流理念、一流设备、一流环境和一流服务为广大儿童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负责人:仲肇平

电话:(0574)87996133

电子邮件:

物理位置:新住院大楼13层

床位数量:38张

工作职责:儿童创伤、先天及后天畸形、肿瘤、骨病等

学术地位: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

技术优势:随着医院的发展,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业务量逐年快速增加,学术水平逐渐提高。开展了开展大龄儿童DDH三联截骨术和GANZ髋臼周围截骨术,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治疗大龄儿童的股骨头坏死,应用Illizarov技术治疗四肢畸形及肢体延长术等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0~18周岁儿童骨骼肌肉各种疾病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捐献一份爱心、彰显医者仁心,市六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结合“献一份热血,奉一份爱心”为主题的“义务献血月”活动精神,市六院党委、红十字会于5月21日联合组织开展了无偿献血活动,全院干部、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共计60余人参加。 此次报名参加无偿献血者中有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临床科室主任,也有一线工作的医技护人员和行政、后勤人员,更有已经多次参加献血的积极分子,一批又一批的员工自愿挽起衣袖,加入无偿献血这个光荣的队伍。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红十字会名誉会长章伟文,虽已过了规定献血年龄,但仍率先垂范,坚持带头参加献血,经验血、体检合格后捐献了300ml血液。章院长一边献血一边微笑着对其他的献血者说:“献血有益健康,我们要号召所有身体健康,符合献血条件的职工都来献血”。医院副院长、红十字会副会长袁建树一早就来到了现场,领取了献血登记表,按照程序填表、验血、体检,之后立即赶往手术室给患者做手术,又利用中午两台手术的空隙赶来献血。几名刚下夜班的医务人员也积极参加献血,在被血站工作人员因熬夜后不适宜献血的理由婉言谢绝后,仍表示等休息好后仍将去献血站献血。 此次实际献血志愿者中党员、干部占50%左右,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医院党委书记、红十字会会长甘红谈到此次活动时深有感触地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一方面对无偿献血进行扩大宣传,让全院医务人员知道献血有益于健康,另一方面通过干部党员带头,从而让更多的职工参与到这项利国利民的献血活动中来”。无偿献血的志愿者们,在医院树立了榜样,也为社会奉献了爱心,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在社会上弘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处于困难中的人们增添一份温暖。大家献出的血是有限的,而献出的爱是无限的,“捐献一份爱心、彰显医者仁心”正是此次献血活动的真实写照。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