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医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内科特色治疗:
  1.“三高”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由“三高”引起的脂肪肝、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可以保护血管,有效治疗并发症。
  2.肾病:由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引发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异常,中医药治疗可控制并减少蛋白尿,维持肾功能,延缓肾功能恶化。
  3. 疼痛病:对头痛、关节痛、肢体躯干疼痛,可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以达到疼痛缓解的效果。
  4.咳喘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疾病,可以从根本上治疗,缓解发作时间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
  5.心脑血管病:对心脑血管病变的防治可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先防的功效。
  6.脾胃病: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疾病,可以中药调治,得到有效治疗。
  7.皮肤病:如痤疮、湿疹、皮疹等,可以清热、凉血、祛风、利湿解毒等的有效治疗。
  8.结节类疾病:对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等中医药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9.妇科病:诸如带下病、盆腔炎、阴道炎、子宫肌瘤、痛经、月经不调等调理治疗。
  10.虚劳病及其他内科慢性疑难杂症:如恶性肿瘤后期、手术后、不明原因的白细胞低下、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引起的倦怠乏力,经中医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可改善症状,恢复机体功能。
  中医针灸科简介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创建于1954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发展成集医疗、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科室。医务人员有高年资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硕士学历1人。科室目前拥有WB-3100微波治疗仪、ZDZ-3型经络导平治疗仪、LTZ-20型颈椎牵引椅、TDP系列特定电磁波治疗仪、G6805-2型和G9805-C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等先进的理疗仪器。在传统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先进科学仪器,治疗方法有针刺、拔罐、艾灸、刺络、刮痧、电针、耳针、头针、浮针、梅花针、穴位注射、小针刀、聚能TDP灸疗贴、中药外敷、颈椎牵引、微波治疗等,主要开展下列病种的治疗:
  1、运动系统慢性疼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等;
  2、脑卒中后遗症:偏瘫、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尿失禁等;
  3、周围性面瘫、过敏性鼻炎、偏头痛;
  4、单纯性肥胖;
  5、中药验方外敷治疗关节扭伤及促进骨折愈合;
  6、其他:耳鸣、失眠、梅尼埃症、支气管哮喘、心神经官能症、恶心呕吐、带状疱疹、肠道激惹综合症、胃下垂、呃逆、胆绞痛、泄泻、便秘、小儿遗尿、尿潴留、痛经等。
  中医科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还承担安徽医科大学中医针灸学的教学及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临床带教工作,近年来我科不断加强科研工作,目前正承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科研项目1项。针灸科坚持服务于患者为本,“突出针灸学专科特色,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力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于广大患者。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市一院集团羽毛球团体赛花絮

深受院领导和全院职工广泛好评的羽毛球个人赛顺利结束。通过比赛不仅能强身健体,增进友谊,更充分展示了集团医院职工积极向上、齐心协力的精神风貌。市一院集团羽毛球协会在院工会和团委的组织及大力支持下,于7月26日继续举办了羽毛球团体赛。 早上八点不到,工会工作人员及各分会工委便早早到了滨湖医院阳光大厅,刚整理好运动地板,摆好了网架,早到的运动员们便跃跃欲试的在场地上练习了起来。戴院长作为院部分会的领队也早早来到赛场,亲自挥舞球拍,帮运动员们加油打气。为了记录下这生机勃勃的场面,全体运动员及工作人员们拍了张大合照后,比赛便正式拉开序幕。这次进行的比赛是团体赛,以分会为单位,共八个分会。规则同样实行循环赛制,每场比赛打满五局,即五场(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三胜制。赛场上运动员们个个挥汗如雨,健步如飞,每组队员配合默契,齐心协力,戴院长更是在一旁为运动员加油鼓气,使得大家兴致极高!出色的比赛引来了众多人员的观看,精彩的球技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下午,合肥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还来到了阳光大厅进行了采访和拍摄,整个场面朝气蓬勃,选手们使出浑身解数,时而奋力扣杀,时而轻盈吊球,每道招式尽是精彩,真正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 炎炎夏日挡不住运动员们的激情!一天的比赛很快在激烈争夺中结束了。大家纷纷意犹未尽,等待着下次比赛的继续进行……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出血后如何治疗
邵自强
回答: 脑出血后可通过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脑出血通常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凝血功能障碍、外伤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压 脑出血急性期需快速控制血压以减少再出血风险。常用静脉降压药物如乌拉地尔注射液、尼卡地平注射液,将收缩压维持在140毫米汞柱以下。慢性期可口服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长效降压药。血压管理需避免骤降导致脑灌注不足,需监测心率及神经系统症状。 2、降低颅内压 脑水肿高峰期需使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滴脱水,或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渗透压。严重颅高压者可短期应用呋塞米注射液联合白蛋白增强脱水效果。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过度脱水导致肾功能损害或低血容量性休克。 3、手术治疗 血肿量超过30毫升或脑疝风险者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合并脑室出血可采用脑室穿刺引流术。微创手术如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适用于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时机建议在出血后6-24小时,需结合患者瞳孔变化及GCS评分综合评估。 4、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48小时可开始床边康复,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预防挛缩。2周后开展坐位平衡、站立训练,配合经颅磁刺激促进神经重塑。语言障碍者需进行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及听理解练习,吞咽障碍采用冰刺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 5、预防并发症 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使用气垫床及减压敷料。深静脉血栓预防需穿戴梯度压力袜,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肺部感染防控包括床头抬高30度、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 脑出血恢复期需长期监测血压血糖,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饮食宜低盐低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每日膳食纤维摄入不少于25克。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配合针灸、高压氧等辅助治疗。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血肿吸收情况,遗留功能障碍者需坚持社区或家庭康复至少6个月。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