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为一体、充满活力、不断发展壮大的学科。消化内科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医德为前提、医术为品牌”的服务宗旨,一切以病人的利益为依归,努力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服务质量,积极营造舒适、安静的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高水平、最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学科共有医师7名和研究生1名。消化内科由消化专科病区、消化疾病门诊、消化内镜中心三个单元组成。我科对消化系各种疾病(包括食管疾病、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胆道、胰腺疾病、腹膜疾病):如消化道出血、肝功能不良、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胰腺炎、胆道结石,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肝癌等)等有着较高的造诣,每年诊治了大量的消化道出血(尤其食管静脉破裂出血)、胰腺炎、肝硬化腹水及消化道肿瘤病人。对各种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内镜中心现有常规胃镜、肠镜、胶囊内镜等先进内窥镜系统。

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中心位于门诊楼3楼,是集检查、治疗为一身的内镜中心。主要开展的内镜治疗项目有:胃镜下异物取出术,消化道出血的镜下止血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套扎和硬化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组织粘合胶的注射治疗,晚期食管癌、十二指肠癌、结肠癌、良恶性狭窄的内镜下支架置入,胃和肠息肉摘除术、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套扎或尼龙绳结扎治疗以及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扩张治疗等,内镜中心拥有Olympus内镜系统,胶囊内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市二院眼科--成功为高龄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

“家父今年九十四岁,眼有顽疾(老年白内障),苦不堪言,感谢安庆二院王冬梅医师,医德高尚,妙手重光,我想正是有她和她的团队,安庆二院成为安庆乃至安徽的眼科至尊,成为老年眼疾得福音和光明的使者……”近日,市二院眼科收到一患者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患者对眼科医护人员赞不绝口,深表钦佩。 说起这封感谢信,还真有一段来历。那是不久前的一天,一位94岁高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走进了市二院眼科,据其家人介绍,老人几年前开始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一直不曾治疗,近一年来双眼视物不见,影响正常生活。了解病史后,医护人员立即确定该老人在我院眼科住院后做进一步检查,考虑到患者年事已高,手术难度系数高、风险大,眼科医护人员高度重视,迎难而上,在完善相关检查,科室集体多次讨论后确定了最终手术方案,为患者成功实施了白内障手术,成功将老人视力恢复至0.5。当老人左眼上的纱布被拆除,当他能重新能清晰地看到眼前的事物,激动不已,康复出院后,于是发生的文章开头的一幕。 据了解,近年来,市二院眼科紧跟国内外技术进展,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积极抢占专业制高点,科室发展突飞猛进。二院眼科是安徽省重点特色专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安徽省率先开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追求完美,造福患者。这是市二院眼科全体医护人员几十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们勇于挑战自我,敢于创新,并积累丰富的经验。于2001年就率先在安庆市开展了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个性化手术,在省内及皖西南区域业界享有较高声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小孩常见发热原因
徐建威
回答: 小孩常见发热原因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幼儿急疹、尿路感染、中耳炎等。发热是儿童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常见反应,多数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 1、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发热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患儿可能出现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体温通常在38-39摄氏度之间。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家长需注意让孩子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若合并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 2、胃肠炎 胃肠炎多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或沙门氏菌感染导致,患儿除发热外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轻度脱水时可口服补液盐散,严重呕吐需禁食4-6小时。家长需观察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部清洁能有效预防交叉感染。 3、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多见于6-18个月婴幼儿,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特征为持续3-5天高热后全身出现玫瑰色斑丘疹,热退疹出是典型表现。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发热期可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家长需警惕热性惊厥,保持患儿衣着宽松舒适。 4、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在女童中更为常见,多由大肠埃希菌逆行感染引起。患儿可能出现排尿哭闹、尿液浑浊等症状,部分仅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确诊需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治疗可选用头孢地尼分散片、呋喃妥因肠溶片等抗生素。家长应督促患儿多饮水、避免憋尿。 5、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患儿夜间疼痛明显,可能出现抓耳、烦躁等表现。鼓膜检查可见充血膨隆,治疗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哺乳期婴儿喂奶时保持头高位能降低发病概率。 儿童发热期间家长应每日测量体温3-4次,记录发热规律。保持室温24-26摄氏度,衣着以棉质透气为宜。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饮料。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退热贴等。若发热持续72小时以上、出现嗜睡或抽搐等情况,须立即就医。平时通过规律作息、均衡营养和疫苗接种可增强儿童抵抗力。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