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检验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1952年成立淮委医院时设有化验室。化验室有技术人员5人(检验士2人,化验员3人)。检验项目为三大常规和几项生化试验。

1958年成立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立为检验科,技术人员12名,其中检验士3人,化验员9名,分门诊、临检、生化、细菌、血库5个专业,可以开展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30多项以及细菌培养、康华氏、肥达氏血清试验,血库主要担负输血员的抽血、配血、标准血清的综合制作。

1959年以后相继派出10多人分赴北京、上海等医院进修血库、生化、细菌、细胞免疫专业,还先后派8人到专业学习班和大专院校深造,时间是3个月到5年,并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配合医疗、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担负起教学医院综合检验技术的任务。

1969年医院停办,人员下放。

1972年恢复工作。

1980年起,坚持开展生化室内室间质控,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监测系统。1985年、1986年卫生部临检中心先后授予纪念奖和单项质控优秀奖,1988年获单项质控优秀奖,1990年获质控优秀奖,1992年~2000年度连年获优秀质控奖;1986年以后相继开展了临检、细菌的室间质评,1995年又增加了免疫学室间质评,1997年后又增加了临检、免疫的卫生部临床检验室间质评,并多次取得质控优秀奖而受到表彰。

1980年以后又增设了体液室、免疫室、脱落细胞室、急诊化验室。

1983年~1985年1人参加援南也门。

1986年止,开展检验项目150多个。科内有副主任检验师2人,主管检验师12人,检验师9人,检验士16人。

1987年设置为住院部检验科、急诊部化验室及门诊部化验室。并担负着检验系的部分教学任务,我科已成为医、教、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仪器试剂的商品化,医学检验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实验医学,这是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相互渗透、发展结合的结果,所以实验室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1991年起设置专业组为:住院部检验科的设置:临检室、急诊室、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血液细胞室、肿瘤细胞室、配血室、清洗消毒室。急诊部化验室:临检室、生化室、免疫室、配血室、肠道。门诊部化验室:临检、体液、肠道。

1992年6月~1994年10月成立了康复部化验室。

1992~1994年有两人参加援南也门医疗队。

1994年8月完成检验科的处所搬迁。由原来300多平方米(现肺科)增加到现在的400多平方米。1994年创“三甲”时共有人员43人(主任技师、副教授1人,副主任技师4人,主管技师11人,技师16人,技士11人)。1994年开展项目:临检36项,生化74项,流变6项,细菌血清35项,免疫15项,配血5项,血液细胞20项,脱落细胞10项。1994年科室获得学院先进集体的称号。

1996年4月~1997年3月有一人参加援藏医疗队,并担任队长。

1997年3月起成立了五官治疗中心化验室。1997年9月为创“三甲”需要将原来的配血室改设为输血科(为检验科的二级科室),并由检验科的一名副主任分管,内设贮血室、配血室及检测室。

1999年获学院先进党支部的称号。

2000年获院先进党支部。

2001年输血科设两位副主任,工作人员7名,主管技师5名,技师2名,本科1名,大专5名,中专1名,开展业务项目逐渐增加,并已初具独立科室的功能在推广成份输血及为我院输血治疗工作提供了保障。

到2006年上半年:科室现有人员的层次及结构:①共有技术人员47人;②专业技术职称:主任检验师1人,副主任技师5人,主管技师20人,技师13人,技士8人;③教学职称:副教授1人,讲师11人;④人员学历:博士生1人,研究生2人,本科生14人,大专14人,中专16人。

科室现有仪器设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OlympusAU2700);自动电泳仪一台(Sebia);小型电解质分析仪及二氧化碳分析仪五台;半自动干化学分析仪一台(SP4420);全自动三分类及五分类血球分析仪三台(SysmexXE2100、SysmexKx-21N、CoulterDiff2);尿沉渣分析仪一台(SysmexUF-5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一台(MVIS-2035);小型尿化分析仪三台;全自动酶免分析仪一台(TecanRMP2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一台(I2000S);半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一台;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一套(Bect/3D120、VITEK32);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一台(ACL9000)。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八一建军节我院职工无偿献血3.5万毫升

8月1日上午7:30分,我院近两百名医护人员冒着高温酷暑,在团委和蚌埠市中心血站的精心安排下,有序地参加了以“弘扬人道博爱,尽献一片爱心”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集中献血达3.5万毫升。我院职工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人道、博爱、奉献”的传统核心价值理念,用滴滴热血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为了方便职工无偿献血,院团委与中心血站联系在院区内设立了3个采血点,对献血人员进行分流。即便如此,充满热情的献血职工仍然排起了小长队。献血队伍中有些是下了夜班还没休息的护士,有些是提前上班还未吃早餐的医生,有些是忙了一夜后勤维修没来得及合眼的工勤人员。 在献血队伍里还活跃着不少“老面孔”,翻开他们的献血记录本,许多人累计献血已超过3000毫升。骨科牛国旗主任在刚刚完成一台手术后就立即赶来参加献血,随后又匆匆赶往外地参加学术会议;医患关系科周育夫科长在献血前早早打来电话“预定”,而且是每年必献;肿瘤外三科孙彩霞护士长每次献血后都会出现暂时的身体不适,但也是每次献血都坚持参加;宣传科韩骁每次献血都是400毫升,献血记录本已经记得满满当当……每当问起他们对献血为何如此热情时,他们的回答既朴实又温暖:我们是医院职工,干的就是救死扶伤的活,无偿献血一样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无偿献血活动开展以来,我院无偿献血人数每年都有所增加。我院医护员工以自己的爱心行动,将救死扶伤、服务人民健康的工作进一步拓展延伸,唱响了白衣天使们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乐于奉献的时代主旋律。也希望越来越多的职工参与到无偿献血工作中来,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蚌医附院人的贡献。 (郑志方/审 程洁/文 张静然/图)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羊水变少是什么原因
冷启刚
回答: 羊水变少可能由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胎膜早破、母体脱水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原因引起。羊水过少通常表现为宫高腹围增长缓慢、胎动减少或胎心异常,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1、胎盘功能减退 胎盘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减少胎儿尿液生成,从而引起羊水减少。这种情况多见于妊娠晚期或过期妊娠,常伴随胎儿生长受限。治疗需加强胎儿监护,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胎盘循环。 2、胎儿泌尿系统异常 胎儿先天性肾缺如、多囊肾或尿道梗阻等泌尿系统异常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直接影响羊水量。超声检查可见胎儿双肾发育异常或膀胱不充盈。确诊后需根据畸形程度决定继续妊娠或终止,严重者可考虑胎儿宫内手术治疗。 3、胎膜早破 未足月胎膜早破会造成羊水持续外漏,导致羊水量急剧减少。孕妇可能感到阴道突然流液,PH试纸检测呈碱性。需立即卧床并抬高臀部,预防感染可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同时监测感染指标和胎儿情况。 4、母体脱水 孕妇长期饮水不足、严重呕吐或腹泻会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胎盘灌注减少和羊水生成下降。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和皮肤弹性差。可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日常需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必要时口服补液盐散。 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继而引发羊水过少。常伴有血压升高、蛋白尿和水肿。治疗需控制血压,可选用拉贝洛尔片,严重者需及时终止妊娠。 孕妇发现羊水减少时应增加左侧卧位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监测羊水指数变化。若出现胎动明显减少、阴道流液或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饮食上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瘦肉和西蓝花,避免高盐饮食。妊娠晚期可遵医嘱进行羊膜腔灌注等治疗。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