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医二附院

血液内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血液内科多年来诊治了白血病(治愈的急慢白血病最长存活20―23年)、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等常见血液病。从事细菌L型败血症的临床系列研究20余年,诊治细菌L型败血症500余例,并被提举为全国细菌L型学组副主委。设立化疗病人层流仓,使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病人减少了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在感染病人中我们实验室定期复查血液涂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与C反应蛋白测定对比来严格掌握感染指标。在全市我们率先使用CD20单抗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使Ⅳ期淋巴瘤达到较长期成活。我们实验室开展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即红细胞CD35、CD44、CD58定量测定及红细胞天然黏附功能的测定,通过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可以了解人的免疫功能,对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有一定的诊断意义。我们专业注重学科发展,近几年我们不断开展科研、“三新”有两项科研通过省级鉴定,并有三项科研获奖。注重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我们血液科先后在中华级、国家重点、国家核心、省级等医学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血液内科现有床位22张(总床位43张) ,血液实验室一个,医生7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专职检验师1人。同时,科室还有聘请1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老专家在技术上严格把关,使科室诊断符合率和治愈率大大提高。

血液内科在医疗上严格三级查房制度,上级医师每天深入病房查房,分析病例,医师亲自看血片,把好诊断关,明显提高了我们的诊断符合率。血液内科一贯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病人住院后立即给予做一些相关的检查,使病人入院1-2天就很快可以确诊,尽快给予治疗,减少了住院日。护理上护士们细心、热情、耐心,不同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化疗病人开展深静脉穿刺,减少血管损害。我们血液病房均安装了紫外线灯管,坚持每天消毒,以减少住院病人的交叉感染,尤其是化疗病人,创我市一流化疗病房。许多以往在我们这治疗过的病人都说到了我们这有一种到家的感觉,总喜欢再来我们科诊治。多年来血液内科无任何医疗事故、差错及纠纷发生。全科医护人员注意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不以医谋私,经常拒收病人礼金及拒绝病人请吃,受到病人及家属的好评。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血栓晚上不睡觉吃什么药
邵自强
回答: 脑血栓患者夜间失眠可遵医嘱使用阿普唑仑片、右佐匹克隆片、佐匹克隆片、地西泮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脑血栓患者出现失眠可能与疾病导致的脑供血不足、焦虑等因素有关,需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性用药,避免自行服用安眠类药物。 一、阿普唑仑片 阿普唑仑片属于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适用于脑血栓合并焦虑或轻度失眠患者。该药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作用缓解失眠,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和神经系统症状,避免与酒精同服。 二、右佐匹克隆片 右佐匹克隆片为非苯二氮䓬类催眠药,适用于脑血栓后入睡困难的患者。其作用机制为选择性激动γ-氨基丁酸受体,缩短入睡时间且次日残留效应较低。需注意可能引起口苦、头晕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三、佐匹克隆片 佐匹克隆片与右佐匹克隆片药理作用相似,适用于维持睡眠困难的脑血栓患者。该药可延长睡眠时间但可能影响次日认知功能,老年患者应减量使用。服药期间需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 四、地西泮片 地西泮片作为长效苯二氮䓬类药物,适用于脑血栓伴严重焦虑失眠的情况。其肌肉松弛和抗焦虑作用可改善睡眠质量,但呼吸功能不全患者慎用。需警惕突然停药可能引发的戒断反应。 五、艾司唑仑片 艾司唑仑片为中效苯二氮䓬类催眠药,适合脑血栓患者短期缓解失眠症状。该药起效快但可能引起日间嗜睡,与抗凝药物联用时需注意相互作用。用药期间应定期评估睡眠改善情况。 脑血栓患者改善睡眠需综合管理,日间适当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夜间睡眠,睡前避免饮用咖啡或浓茶,保持卧室环境安静舒适。若失眠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头痛、眩晕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所有镇静催眠药物均须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长期使用。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