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中医院

消化内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安徽主流媒体采访团走进我院

8月9日上午,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中安在线、新华网安徽频道、人民网安徽频道等30多家安徽主流媒体组团在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汪小雅的带领下走进我院参观采访报道。太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闫磊,我院院长李福同、副院长王清波等相关人员陪同参观采访。 采访团在李福同院长的引领下先后参观了该院院容、文化乐园、五禽园、外科楼、门诊楼、文化长廊、内科楼、非药物治疗一区、展览教育室。参观过程中,李福同院长详细介绍了医院概况,文化建设,中医药特色建设,勤俭建院以及医院推行的“先治病后付费”、“病人不满意、免收当日住院费”等20项服务承诺等情况,大家纷纷对我院浓郁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凸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及医院规模、惠民举措等方面盛赞不绝。 汪小雅说,太和县中医院能办得这么好,非常不容易,李福同院长这种敢想敢干,开拓创新的精神,推动了医院超常规的快速发展,非常不简单,医院在发挥中医特色,弘扬中医文化方面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探索和典范。 安徽商报记者胡竹峰说,太和县中医院从设施、软件、硬件方面做得都很齐备,在一个县城里面有这么大规模的一个三级甲等医院,是老百姓的福气。(李灿章) 安徽主流媒体团一行参观我院外科大楼。 安徽主流媒体团一行参观我院文化乐园。 安徽主流媒体团一行参观我院非药物治疗区。 安徽主流媒体团一行参观我院展览教育室。 安徽主流媒体团团长、安徽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汪小雅参观结束时欣然签名。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皮肤淀粉样变是怎么引起的
陈腊梅
回答: 皮肤淀粉样变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慢性炎症刺激、代谢紊乱、局部摩擦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色素沉着、苔藓样丘疹等症状。可通过皮肤活检、免疫组化检查确诊,并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维A酸乳膏等药物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皮肤淀粉样变患者存在家族聚集性,与染色体显性遗传相关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此类患者通常在青春期后发病,皮损多见于四肢伸侧。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皮肤科随访,避免过度搔抓刺激皮肤。 2、免疫异常 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可能诱发淀粉样物质在真皮乳头层沉积,常见于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常伴有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表现为对称分布的褐色丘疹。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乳膏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3、慢性炎症刺激 长期皮肤摩擦、紫外线照射或慢性湿疹等炎症性疾病可能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变性,转化为淀粉样蛋白。典型表现为胫前密集的褐色丘疹,伴有剧烈瘙痒。需减少搔抓,配合使用卤米松乳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 4、代谢紊乱 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可能干扰蛋白质分解代谢,导致淀粉样物质沉积。此类患者除皮肤症状外,多伴有原发病表现。需控制基础疾病,局部可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改善皮损。 5、局部摩擦 长期机械性摩擦刺激如尼龙刷搓澡、粗糙衣物摩擦等可诱发斑状淀粉样变,常见于肩胛区。表现为网状色素沉着斑,偶有轻度脱屑。应更换纯棉衣物,避免暴力清洁,必要时使用尿素维E乳膏软化角质。 皮肤淀粉样变患者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热水烫洗及过度清洁。日常可涂抹保湿霜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如出现皮损扩散或继发感染应及时就医。饮食上注意补充维生素A、E,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病情控制。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