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70年代,科室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护团队,其中医生8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护士20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9人、护士6人)。
我科开放床位35张,其中独立的NICU病房床位7张。目前科室拥有国内先进的复合手术室,蔡司及莱卡手术显微镜、多功能手术计划系统、STORZ神经内镜、蛇牌开颅动力系统、Myfeild头架、蛇形自动牵开器等先进设备。配备床边及转运呼吸机、有创颅内压监护仪、无创脑水肿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纤支镜、排痰仪等先进设备。
科室在重型颅脑损伤及脑肿瘤的救治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科研上,目前我科医生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近50篇,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同时担任临床、教学及科研任务,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工作走在医院前列。2022年科室团队率先在桂林成功实施了机器人辅助下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及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科室与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密切合作,长期对我科开展学术及临床指导。
科室现开展的临床项目有:
1. 各型颅脑损伤的外科手术及重症监护治疗。各型颅骨缺损的修复。
2. 脑肿瘤显微外科手术(范围涉及脑干、大小脑半球、凸面、静脉窦旁、松果体、垂体、鞍区、颅底、眶内、III/IV脑室内及桥小脑角等部位肿瘤)。
3.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梅杰综合征、肌张力障碍及昏迷促醒等。
4. 三叉神经痛的微球囊压迫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术。
5. 癫痫的评估及显微外科治疗、迷走神经电刺激术(VNS)治疗难治性癫痫。
6. 脊髓电刺激术(SCS)昏迷促醒、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糖尿病足、脊柱损伤后及术后后遗痛。
7. 可逆性痴呆正常压性脑积水的评估与治疗。
8. 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视神经减压及脑脊液漏修补术。
9. 脊柱脊髓外伤和各类脊髓肿瘤的手术治疗。
10. 颅脑、脊柱先天畸形和脑积水的手术治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开颅手术后出现抽搐怎么办
申杰
回答: 开颅手术后出现抽搐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刺激、遵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开颅手术后抽搐可能与脑水肿、术后感染、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痉挛、癫痫发作等因素有关。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开颅手术后出现抽搐时需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误吸或窒息。可松开衣领和腰带,确保呼吸通畅。抽搐发作时不要强行按压肢体,避免造成骨折或肌肉拉伤。若患者意识不清,应暂时禁食禁水,待医生评估后再决定后续处理。 2、避免刺激 抽搐发作时应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避免摇晃或大声呼叫患者,防止加重神经兴奋性。术后病房需保持适宜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4-26摄氏度,湿度维持在50%-60%。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刺激。 3、抗癫痫药物 对于术后癫痫发作,医生可能开具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卡马西平片等抗癫痫药物。这些药物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或抑制异常放电控制发作。使用前需评估肝肾功能,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突然停药,以免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4、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抽搐需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脑水肿引起的抽搐可能伴随颅内压升高,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缺氧导致的抽搐常伴有血氧下降。护理人员需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发作形式和伴随症状,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5、及时就医 若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反复发作或伴随高热、意识障碍,需立即联系医疗团队。医生可能进行头颅CT复查排除颅内出血,或调整脱水剂用量控制脑水肿。对于感染引起的抽搐,需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严重脑血管痉挛可能需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 开颅手术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诱发抽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瘦肉,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定期复查脑电图。家属需学习急救措施,发现异常及时联系主治不可擅自处理。遵医嘱逐步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重建。 申杰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