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第二医院

血液内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血液内科于1998年5月成立,主要负责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我科主要诊治以下疾病。

一、红细胞系统性疾病:1、贫血性疾病:常见症状有面色、皮肤苍白、头晕乏力、心悸、耳鸣、眼花。主要有以下疾病:慢性缺铁性贫血、巨幼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类溶血性贫血(常伴有发热、排暗红色、茶色尿、皮肤巩膜发黄、肝脾肿大,多见于先天性溶血,如地中海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乏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红细胞增多性疾病。

二、出血性疾病:以皮肤青紫、牙龈、反复鼻腔出血不止,术后或拔牙后出血不止及黑便、血尿等症状为主。主要有以下疾病:1、血管性疾病:过敏性紫癜(伴腹痛、关节痛及皮肤出血)。2、血小板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3、凝血因子异常:血友病、肝功能异常多见。4、综合因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见于重症感染。

三、白细胞性疾病:常见症状易发热不退(高热1周以上应高度注意),咽痛、全身乏力。1、良性(反应性)白细胞疾病:(1)白细胞减少可分为粒细胞缺乏与白细胞减少症。(2)白细胞增多可分为类白反应(肿瘤、各类感染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细胞增多症。2、恶性白细胞疾病:(1)慢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2)急性:急性白血病、急淋、急非淋。

四、其它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皮肤红斑、发热、肝脾大、关节炎、蛋白尿等为主要症状),恶性细胞病(以高热、肝功能异常为主要症状)。

我科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2名,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良好的服务态度,“以人为本,患者第一”为我科的服务宗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三明二院成功实施腹腔镜造口旁疝原位修补术

永安人老聂不幸患了直肠癌,雪上加霜的是,手术后人工肛门旁又出现了疝,一站起身来,腹壁就会向外鼓出一个大包块,像个足球般,生活受到影响。近日,他在三明二院接受腹腔镜造口旁疝原位修补手术并获得成功。 老聂今年65岁,一年前因直肠癌做了手术,切除肿瘤后,医生给他在腹部新造了一个大便出口。不料,今年年初,老聂无意中发现造口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肿物,平躺时看不见,一起身就会鼓出来。去医院看,医生让他用腹带加压包扎,但不管用,半年来肿物越鼓越大,稍微走走路就坠胀得不行。他辗转找到三明二院普外科的刘鄂长副主任医师,刘主任为他做了检查,发现左下腹壁造口周围有一个10厘米大小缺损的疝。原来,新造的人工肛门周围腹壁组织因为种种原因变得脆弱松驰直致形成空隙,腹腔内的脏器和组织就“趁虚而入”,突向那些空隙地带,形成了一个恼人的皮下大肿物。 6月12日,老聂在全身麻醉下接受了“腹腔镜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腔镜下,刘主任在原来的造口旁,将一大串疝出的肠道还纳回腹腔,又用特殊的内置补片把造口周围的腹壁组织修补得结结实实。 刘主任说,老聂这种情况叫造口旁疝,是肠造口并发症中处理较为棘手的一个问题,其手术方式包括开腹的直接缝合修补、造口移位、补片修补等。开放手术创伤大,直接缝合修补有较高的复发率,造口移位切口疝发生率高,且存在新造口旁疝发生的可能,开放补片修补可降低复发率,却有污染导致手术失败。在腹腔镜下“缝缝补补”过程很复杂,很挑战手术者的技术水平和耐心,但只需要在腹壁上做3个0.5厘米—1厘米的小切口就可充分显露疝缺损,放置较大的修复补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不需改变造口位置以及复发率低等优点,成为治疗造口旁疝的一个较优选择。(夏华珍)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