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第一医院

儿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莆田市第一医院儿科成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历经30年,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建设成为一个年诊疗住院病人达三千多人的大型专科科室,是一个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的综合科室。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莆田分中心就设在我科,科室规模和综合实力在莆田市儿童医学专科中居领先地位,是福建医科大学本科教学实习点,是省卫生厅批准的省内屈指可数的首批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现有医务人员8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8人,主治医师8人,开放床位100多张。拥有儿童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救护分中心,早产儿病房,足月儿病房。拥有20台早产儿培养箱,10台多功能心电监护仪,5台光疗箱,4台开放式辐射抢救台,2台美国熊牌呼吸机,1台德国史蒂芬呼吸机,1台PB840呼吸机,40余台推注泵,除颤仪,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等先进设备。科室专业设置齐全,主要专业涉及新生儿科、小儿神经内科、呼吸科、消化科、肾内科以及内分泌学、过敏免疫等专业。新生儿疾病、儿童哮喘、慢性咳嗽、脑炎、癫痫、儿童多种原因的惊厥发作、重症肺炎、消化道疾病、肾病、过敏免疫疾病、不明原因发热、危重患儿的抢救技术居市内领先水平,在本市内甚至省内享有盛誉。多次成功救治重症肺炎、脑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窒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颅内出血、肺出血等各种儿科危重症。并于2009年奇迹般抢救了特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儿童,受到了省级领导部门的一致肯定。新生儿科成立于2005年,是莆田市最早发展并独立出来的新生儿医学专科。多次顺利通过省新生儿专家的评审验收。该科室目前是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莆田市分中心所在地,科室年诊治住院病人达1千多人,能独立开展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肺透明膜病、静脉营养、无创机械通气、常频,高频机械通气等高难度及新医疗技术。成功抢救了重症胎粪吸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等。曾成功救治了多例体重低于1公斤,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受到上级部门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创新信息化就医自助模式 打造数字化医院

近日,莆田市第一医院启动自助服务终端机,市民到医院看病可凭身份证自助提取门诊卡进行预约挂号,使用医保卡可查询医疗相关信息,使用银联卡可即时结算缴费。 随着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到院就诊人数日益攀升,门诊挂号、缴费出现“排长龙”现象。为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莆田市第一医院在服务窗口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增设21台自助服务终端机,惠妹外科医技大楼、旧病房大楼的一楼大厅及门诊的各个楼层均有布设。 患者到医院门诊后,可凭借身份证在门诊的自助服务终端机注册后自动生成门诊卡,使用医保卡或者门诊卡在自助服务终端机上进行预约挂号、预约取号和现场挂号;进行医保、个人健康档案、医疗费用明细、医院信息公示等的查询,可随时调阅就诊处方和检查检验的费用情况,支持银联卡和现金自助缴费、结算。 这是莆田市第一医院增设自助预约挂号机、自助打单机等就医自助模式后的又一项便民新举措,能极大方便患者,缩短排队挂号、排队缴费的等候时间,原先拥挤的挂号、缴费排队现象得到有效的改善,基本实现卫生部提出医院各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要求。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发作性低血压有何症状
高云
回答: 发作性低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或跌倒。发作性低血压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药物副作用、脱水、心脏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由体位改变、长时间站立等诱发。 1、头晕 头晕是发作性低血压最常见的症状,多发生在体位突然改变时,如从卧位或坐位快速站立。由于血压骤降,脑部供血不足,患者会感到头部昏沉、站立不稳,部分人伴有眼前发黑。这种情况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平卧后可缓解。建议避免突然起身,改变体位时动作放缓。 2、视物模糊 血压急剧下降会导致视网膜血流灌注不足,表现为短暂性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患者可能描述为眼前发花、视物重影,甚至短暂失明。症状多与头晕同时出现,持续时间较短。若频繁发作,需排查是否存在眼底血管病变或神经系统异常。 3、乏力 全身乏力常伴随血压波动出现,患者自觉四肢沉重、活动耐力下降,严重时无法维持站立。这与肌肉组织灌注不足、代谢产物堆积有关。部分患者会伴随冷汗、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建议发作时立即坐下或平卧,避免跌倒风险。 4、晕厥 当收缩压低于70毫米汞柱时,可能引发短暂意识丧失,即晕厥发作。患者通常先有头晕、耳鸣等前驱症状,随后突然倒地,意识丧失数秒至数分钟,清醒后多无后遗症。这种情况需与癫痫、心律失常等疾病鉴别,必要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心电图检查。 5、跌倒 严重低血压发作可能导致突发性跌倒,尤其在老年人中风险较高。跌倒多发生于站立或行走时,因下肢肌张力突然丧失所致。这类患者需评估是否存在颈动脉窦过敏、帕金森病等共病,居家环境应做好防跌倒措施,如安装扶手、避免地面湿滑。 发作性低血压患者日常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高温环境。饮食可适当增加钠盐摄入,但高血压患者需谨慎。建议穿着弹力袜改善下肢静脉回流,起床时遵循"坐起30秒、站立30秒"原则。若症状频繁发作或伴随胸痛、心悸,应及时就医排查心源性或神经源性病因。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