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医医院

脑病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脑病科是以全国名老中医浦家祚教授为学科顾问、以赵世珂主任为学科带头人,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形成了以中风病为主攻方向,其它神经内科疾病全面发展的专科特色。依托医院先进的螺旋CT、核磁共振、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等大型设备和科内拥有的脑电、心电监护系统、等先进的诊疗设备,对专科急危重疑难疾病能作出迅速而准确的诊断和救治。
  科室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5名。配有专职针灸医师、推拿医师、神经康复医师。开放床位42张,设有针灸治疗室、康复治疗室,年床位使用率99.8%,年收治患者900余人次,年门诊量1万余人次。拥有心电监护系统、电除颤、脑电图、神经衰弱治疗仪、脑超声诱发电位、电反馈等先进的诊疗设备。
  诊疗范围:1、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无手术指征的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2、周围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面肌痉挛、末梢神经炎、坐骨神经痛、枕神经痛等。3、各种眩晕、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症、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癫痫、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病毒性脑炎。
  特色技术:根据脑血管病起病急、变化快、多因素综合致病、临床表现复杂的发病特点,将中西医理论有机结合,中西并用,优势互补,重点开展了集西医急救、中药、针灸(醒脑开窍法)、推拿、康复、物理治疗、足疗于一体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减少了脑血管病的合并症和后遗症,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科室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进行有目的性地创新,发挥中医优势及专科特色,研制了具有鲜明专科特色的 “舒乐冲剂”、“醒神健脑颗粒” “消栓灵”、“通脉浸膏”等中药制剂,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焦虑抑郁等,疗效显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么排湿气,吃什么效果好
马晓斌
回答: 排湿气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效果较好的食物有薏米、赤小豆、山药、冬瓜、茯苓等,也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丸、平胃散、二妙丸、五苓散等药物。 一、食物 1、薏米 薏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适合湿气重伴有水肿、腹泻的人群。可煮粥或煲汤食用,但脾虚无湿者慎用。 2、赤小豆 赤小豆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对湿热引起的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有效。常与薏米搭配煮水饮用,阴虚津亏者不宜过量。 3、山药 山药补脾养胃的同时兼具祛湿作用,适合脾虚湿盛导致的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可蒸食或炖汤,湿热实证者需配伍其他祛湿食材。 4、冬瓜 冬瓜皮和籽利尿效果显著,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小便短赤、口渴烦热。建议连皮煮汤,脾胃虚寒者应减少食用量。 5、茯苓 茯苓利水而不伤正气,对痰湿眩晕、心悸失眠有改善作用。多用于药膳配伍,肾虚滑精者需谨慎使用。 二、药物 1、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食欲减退、体倦乏力,含有人参、白术等成分。需注意感冒发热期间禁用。 2、藿香正气丸 藿香正气丸针对暑湿感冒伴恶心呕吐、脘腹胀痛,含广藿香、紫苏等成分。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3、平胃散 平胃散主治湿阻中焦导致的胃脘胀满、嗳气吞酸,含苍术、厚朴等成分。阴虚内热者不宜长期服用。 4、二妙丸 二妙丸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足膝红肿、白带黄稠,含黄柏、苍术等成分。脾胃虚寒者需配伍温中药使用。 5、五苓散 五苓散改善水湿内停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含茯苓、泽泻等成分。肾阳衰微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日常需避免久居潮湿环境,减少生冷甜腻食物摄入,可配合艾灸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增强祛湿效果。若湿气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关节疼痛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风湿免疫性疾病。药物使用前应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更须严格遵循医嘱。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