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潭医院

肿瘤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广西龙潭医院内二(肿瘤)科于1988年成立,依托省级先进心胸疾病专科医院的雄厚技术实力和人才资源,全力开展肿瘤的化疗和放射、介入治疗,是目前广西区内规模最大的肺部肿瘤诊疗为主的具有先进性、序贯性、全方位性的肿瘤治疗特色专科。

医院肿瘤诊疗设备先进,配套设施齐全,拥有区内最先进的美国产64排螺旋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在区、市内名列前茅,成为复杂疾病确诊的利器;拥有荷兰飞利浦SL75-20中高能双光子带电子束直线加速器,该机具有功率大、治疗范围广、深浅部位肿瘤均可治疗的特点,匹配有先进的SL-1D型模拟定位机用于肿瘤的定位、治疗计划验证;还有德国西门子血管造影机(DSA)及美国产多参数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电动排痰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

本科设置固定病床68张,实际开放88张,医务人员23名,其中初、中、高级职称医师7人,护理人员16人,曾先后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天津胸科医院进修学习。全科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临床、教学、科研同步发展,以精湛的诊疗水平,纯熟的业务技术、热情的服务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广大患者的好评和信赖。

本科以诊治肺部肿瘤(如肺癌)为主,兼治恶性胸腔积液、肝癌、胃癌、肠癌、淋巴瘤、脑胶质瘤、鼻咽癌、乳腺癌等及肺结核、艾滋病合并肿瘤、呼吸道疾病。年收治患者数超1000人次,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本科一直强调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把发展建立各种肿瘤综合治疗的诊疗模式作为临床工作和年轻医师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肿瘤治疗规范进行,特色优势就突出。目前已在肿瘤综合治疗领域与国际同步发展,同时结合自身优势,构建了肿瘤放、化疗(全身静脉化疗和局部动脉灌注栓塞介入化疗)与中医药治疗结合、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结合、传统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结合等多学科交叉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通过特色诊疗(包括肿瘤介入化疗和时辰化疗、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新药临床试验、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人性化服务一直是本科强调的重点,我们长期致力于将医学培植于人文,以人文实践医学。我们的宗旨就是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强调品牌服务建设,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强化医患沟通,不定期组织患者家属参与科室病例讨论及治疗计划的制定。重视肿瘤患者心理支持及肿瘤康复治疗。科室定期为肿瘤患者举行健康宣教,还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网站等多种媒体参与肿瘤防治健康宣教、义务捐助等社会公益活动,定期举办医患座谈会,倾听患者心声,协调医患关系,增进医患感情。

当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但随着医学研究进一步开展,新的治疗手段、治疗药物、治疗理念的出现,昔日令人谈之色变的不治之症,在综合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正逐渐成为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为了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进步,广西龙潭医院内二(肿瘤)科全体医护员和肿瘤学界同仁一样任重道远。我们将严格遵循“爱岗敬业,温馨服务,创建特色,争创一流”的科训,为把科室建成国内一流的肿瘤防治基地而不懈奋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