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燕化医院

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海扶刀)治疗子宫肌瘤

时间:2008-10-2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患者孙女士,38岁,是某医院的护理部主任。长期以来埋头于事业,一直未考虑个人问题。直至36岁才结婚成家。婚后的孙女士与丈夫计划在年内怀孕,一年后抱上可爱的小宝宝。但就在这个美好的家庭计划准备实施时,孙女士发现自己当月的月经量较之以往明显增多,有一天在上班时因大量出血曾让她虚脱晕倒,后经同事及时发现,给予输液止血治疗方才脱离险境。凭着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医学知识,孙女士意识到自己应立即到妇科去检查以明确出血病因。

  而B超检查的结果实在令孙女士和全家人不敢相信,在孙女士的子宫粘膜下发现了一个约6.0 x 4.0 x 4.0cm的巨大肌瘤,而子宫的其它部位也有几个散在多发的1.0 —2.0cm小肌瘤。为了证实这个诊断是正确和真实的,孙女士和丈夫又跑了北京两家著名的大医院复查B超,结论都是相同的诊断。几家医院的妇科医师都建议孙女士行手术治疗,而手术方案则可能要做子宫全切除。孙女士知道这种传统的手术治疗尽管可以治愈她的疾病,但她将因此永远失去怀孕得子的机会。这样的手术治疗方案对于她这样一个人到中年,刚刚组建家庭又求子心切的女性而言绝对是不可接受的。

  为了能保住子宫,为了能让自己有个亲生的孩子,孙女士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常规的妇科手术治疗而选择了非手术疗法。在家人的百般努力下,孙女士找到了北京一家著名的中医医院妇科前去求诊。两个月的中药治疗后,孙女士感到月经的出血量明显减少,个人的精神和体力也都有了显著改善。孙女士自然感到非常欣慰,并到医院去复查了B超。但结果显示原有约6.0 x 4.0 x 4.0cm的肌瘤大小并未改变,而那些多发的1.0 —2.0cm小肌瘤较之以前还略增大。这使她原本欣慰的心境又蒙添了几分忧虑的阴影。

  此时,孙女士的朋友向她提供了一条从网上得到的信息,即高强度聚焦超声刀(俗称:海扶刀)可以治疗各种良恶性肿瘤,建议她去试一试。孙女士几经努力和周折找到了北京燕化医院肿瘤热疗中心的李定纲主任医师和任东副主任医师。孙女士尽管有着十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但对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海扶刀)这一高新技术设备的技术原理和临床疗效却是一无所知。当通过与李主任、任主任进行了详尽的咨询与交流后,孙女士头脑清晰了,似乎看到了可以祛除她的子宫肌瘤并保住子宫的希望,也坚定了她尝试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海扶刀)的信心。

  2007年2月,孙女士在北京燕化医院肿瘤热疗中心开始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海扶刀)进行治疗。因为这是无创无痛,无需任何麻醉的治疗过程,孙女士每次都平静地躺在治疗床上,医生通过彩色B超的实时定位,将肿瘤的靶位信息传入全电脑操作的控制平台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分析后,利用特有装置在体外发射大功率的超声波,并在计算机系统的引导下聚焦于肿瘤靶点,使之产生70-90℃的高温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导致肿瘤细胞在瞬间即被杀死。正是这种精确定位和实时监控,使整个治疗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正常组织,避免副作用和解剖损伤。

  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海扶刀)既可以治疗子宫肌瘤、前列腺增生等良性病变,也可以治疗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子宫癌等恶性肿瘤。由于这一设备的无创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21世纪的肿瘤绿色疗法而被愈来愈多的医生和患者认知并接受。

  孙女士在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海扶刀)毫无痛苦地无创治疗了一个疗程后又再次复查了彩色B超。此时的B超结果显示子宫肌瘤明显缩小,而特别让她兴奋的是那些散在的小肌瘤大部分都消失了,她的月经量也恢复了正常。一月后的一天,她自觉下腹部不适,立即到妇科就诊。医生内检发现宫颈口有一异物,取出后发现为一团坏死组织。当日即复查B超发现子宫形态正常,未发现肌瘤的影像。

  孙女士在2008年春节后如愿以偿地生下一个漂亮的女儿。她逢人便讲她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海扶刀)治疗子宫肌瘤的经历,是高新技术使她受益,给她带来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医院动态

更多 >

2014年中秋节放假安排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2014年中秋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精神,现将我院2014年中秋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一、放假时间: 9月6日(周六 )、9月7日(周日)、9月8日(中秋节)放假,共3天。 二、要求: 1、9月6日、9月7日全院按周末工作安排。 2、9月8日各科室按节日工作安排如下: ①临床科室门诊:停内科、外科、中医科、皮肤科、妇产科、理疗科、高压氧舱门诊。儿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同周六、日安排。 ②医技科室:各窗口和岗位正常值班(病理、心电图、心功能、胃镜除外),B超室24小时听班,病房药房上午半天。 3、眼科门诊9月6日、9月7日、9月8日停诊。 4、供应室9月6日、9月8日休息,9月7日上班(8:00-17:00)。 5、各科室要安排好节日期间的工作,安排好科室节日值班、二线值班、应急值班人员。加强对科室节日期间的工作情况和在岗人员情况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节日期间的医疗安全。 6、节日期间各科室值班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加强责任心,严格交接班制度,不准擅自脱离工作岗位、不准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要保持工作环境整洁有序。 7、各级领导要保持通讯畅通。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方法有哪些
郝盼盼
回答: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方法主要有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皮肤破损感染、高危人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控制慢性疾病、定期就医检查等。 1、口腔卫生 日常应坚持早晚刷牙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口腔检查。口腔细菌可能通过牙龈出血进入血液,引发心内膜感染。患有心脏瓣膜病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在进行牙科手术前需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 2、皮肤防护 避免纹身、穿刺等有创操作,皮肤出现伤口需及时消毒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可能通过皮肤破损侵入血液循环,导致心内膜感染。糖尿病患者、静脉药瘾者等高风险人群需特别注意足部护理,防止皮肤溃疡。 3、抗生素预防 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患者在接受侵入性医疗操作前,需按指南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常见方案包括术前1小时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或静脉滴注万古霉素注射液。但需严格遵循适应证,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性。 4、慢病管理 积极控制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维持免疫功能正常。血糖过高会削弱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加感染风险。同时需规范治疗慢性牙龈炎、中耳炎等局部感染灶,防止病原体血行播散。 5、定期随访 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瓣膜功能。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乏力等疑似症状时,需及时进行血培养检查。医务人员需严格无菌操作,中心静脉导管等医疗器械相关感染也是重要预防环节。 除上述措施外,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游泳等温和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竞技。高危人群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降低呼吸道感染诱发心内膜炎的概率。日常出现持续低热、关节疼痛等异常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排查。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