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燕化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性质:民营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普外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北京燕化医院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占地7.4万平方米,原为国家特大型企业燕山石化公司的职工医院,2005年1月医院改制为股份制医院,是北京西南地区一家大型三级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医院开放床位670张,有2个住院部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及门诊部,有35个临床医技科室,15个病区,两个重症监护病房(CCU、ICU),并设有心血管、骨科、糖尿病、神经外科、肿瘤基因治疗等多个医院重点科室。

医院住院环境优美,医疗设备先进,拥有一流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大型血管造影机、高速螺旋CT、炫速“双源”CT及核磁共振、血液透析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脑彩超、睡眠呼吸监测仪、电子纤维胃肠机、800毫安大型X光机、高频乳腺钼靶机、口腔全景曲面断层机等大型现代化设备。

医院拥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形成了一支包括博士生导师、归国留学人员、博士、硕士等组成的专家队伍。医院现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00余人,中级职称人员210人。北京燕化医院奉行完美工作、完善自我、让顾客满意的核心理念,以优质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完美的服务、全新的机制、优美的院容,建成三级甲等医院,将为每一个加入燕化医院的人才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平台和工作、生活环境。

北京燕化医院始建于一九七三年,医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是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老年颐养、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北京西南地区唯一一家三级综合医院,担负着燕山及房山地区数十万人口医疗和预防保健任务。

1973年4月10日,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职工医院正式开诊,职工230余名。

1984年1月,因北京石油化学总公司更名为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随之职工医院也改名为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职工医院,此时医院有990余人。

1997年9月,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职工医院被北京地区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三级合格医院并获得北京市卫生局签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1998年,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爱婴医院,河北北方学院附属医院。

2000年,医院通过GB/T1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1年,医院进入第一批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随即进入北京市失业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北京市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中国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2003年11月,医院实施了主辅分离改制。

2004年4月,北京市卫生局批准了该医院的改制申请,更名为“北京燕化医院”。同年医院注册为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北京燕化医院”。

2005年2月,经医院出资人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进行再次改制。同时北京市卫生局批准了医院的改制申请,向医院签发了《营利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院变更名称为“北京燕化凤凰医院”。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变化,为了更好地履行医院的社会公益职能,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于2008年2月医院恢复非营利性医院,重新启用“北京燕化医院”名称。

2010年6月,成为中国第七家和北京第一家通过JCI认证的三级综合医院。

2011年,通过北京市卫生局评审成为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2012年,通过评审成为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组织评估5A级社会组织。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2014年中秋节放假安排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2014年中秋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精神,现将我院2014年中秋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一、放假时间: 9月6日(周六 )、9月7日(周日)、9月8日(中秋节)放假,共3天。 二、要求: 1、9月6日、9月7日全院按周末工作安排。 2、9月8日各科室按节日工作安排如下: ①临床科室门诊:停内科、外科、中医科、皮肤科、妇产科、理疗科、高压氧舱门诊。儿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同周六、日安排。 ②医技科室:各窗口和岗位正常值班(病理、心电图、心功能、胃镜除外),B超室24小时听班,病房药房上午半天。 3、眼科门诊9月6日、9月7日、9月8日停诊。 4、供应室9月6日、9月8日休息,9月7日上班(8:00-17:00)。 5、各科室要安排好节日期间的工作,安排好科室节日值班、二线值班、应急值班人员。加强对科室节日期间的工作情况和在岗人员情况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节日期间的医疗安全。 6、节日期间各科室值班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加强责任心,严格交接班制度,不准擅自脱离工作岗位、不准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要保持工作环境整洁有序。 7、各级领导要保持通讯畅通。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方法有哪些
郝盼盼
回答: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方法主要有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皮肤破损感染、高危人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控制慢性疾病、定期就医检查等。 1、口腔卫生 日常应坚持早晚刷牙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口腔检查。口腔细菌可能通过牙龈出血进入血液,引发心内膜感染。患有心脏瓣膜病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在进行牙科手术前需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 2、皮肤防护 避免纹身、穿刺等有创操作,皮肤出现伤口需及时消毒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可能通过皮肤破损侵入血液循环,导致心内膜感染。糖尿病患者、静脉药瘾者等高风险人群需特别注意足部护理,防止皮肤溃疡。 3、抗生素预防 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患者在接受侵入性医疗操作前,需按指南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常见方案包括术前1小时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或静脉滴注万古霉素注射液。但需严格遵循适应证,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性。 4、慢病管理 积极控制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维持免疫功能正常。血糖过高会削弱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加感染风险。同时需规范治疗慢性牙龈炎、中耳炎等局部感染灶,防止病原体血行播散。 5、定期随访 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瓣膜功能。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乏力等疑似症状时,需及时进行血培养检查。医务人员需严格无菌操作,中心静脉导管等医疗器械相关感染也是重要预防环节。 除上述措施外,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游泳等温和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竞技。高危人群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降低呼吸道感染诱发心内膜炎的概率。日常出现持续低热、关节疼痛等异常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排查。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