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妇幼保健院

患儿肠穿孔生命垂危 天使巧修补转危为安

时间:2013-03-0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1月14日,患儿小红(化名)治愈出院,其父王先生来到儿外科医生办公室,对主治医师王瑛、住院医师丁浩连声称谢,感谢对其女儿的救命之恩,并向他们赠送锦旗,上书“弘扬医德医风,视病人如亲人”。

  2012年12月16日,出生仅36小时的小红因“发现皮肤黄染2小时”入住中心新生儿科。检查发现其皮肤中度黄染,头部右侧可触及约4cm X 4cm肿物,入院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头皮血肿,怀疑新生儿ABO溶血症、新生儿败血症可能。经积极治疗,患儿皮肤黄染有所减轻。

  12月18日,患儿突然出现发热、腹胀,测体温为38.20C,听诊发现其肠鸣音减弱。新生儿科副主任、儿科副主任医师张惠玲查看患儿后,指示急查腹片并请儿外科主治医师王瑛会诊,确诊为消化道穿孔。患儿情况非常危急,必须马上手术。很快,小红被转入儿外科,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迅速做好了手术的准备。

  18日13时20分,小红被送进手术室,她的家长在门外焦急地等待着。手术室内,医护人员都在紧张地忙碌着。13时35分,麻醉成功后,主治医师王瑛、住院医师丁浩立即为小红实施手术。术中发现,其结肠脾区可见一长约2.0cm的穿孔,全结肠充血,乙状结肠痉挛细小,术中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立即实施结肠穿孔修补术+小肠双腔造瘘术获得成功,手术历时近4小时圆满结束。看到孩子被平安送出手术室,王先生及其家人十分高兴。

  术后,外科主治医师王瑛、住院医师丁浩对小红给予抗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在全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小红很快康复,于1月14日达到临床出院标准。

  据王瑛介绍,术后病理检查报告结果显示与术中诊断结果完全相符。患儿出院后,要注意合理营养,定期复查,预计于3个月后行关瘘术。届时,小红就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享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心召开第三季度医患工休座谈会

7月30日,我中心在后勤辅助楼四楼会议室召开了医患工休座谈会。中心领导王茅帅、姚昌平、郭俊惠、赵柏丽、常清玉、田红霞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出席了会议。18名患者代表受邀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由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俊惠主持,她诚邀各位代表就医德医风、医疗和服务质量、医院管理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患者代表踊跃发言,对我中心的住院环境、医疗技术和优质服务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受到患者代表表扬的有尤登攀、周建华、杨淑萍、杨春萍、姚伟红等医护人员,尤其是产一科一位安全生下双胞胎的产妇家属讲到动情处,眼含热泪向中心领导深鞠一躬。大家还对中心发展纷纷献计献策,如:提供住院指南、增加小儿餐饮品种、改善晾晒尿布环境、加强电梯维护等。 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王茅帅向各位代表对中心的信任表示感谢,对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给予现场解答,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协调办理。他说,今天召开座谈会的目的就是听意见、照镜子,特别是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从不同渠道征求意见,大家可以通过工休座谈会,也可以利用科室意见本、意见箱、中心微信平台、24小时值班电话等形式提意见建议,我中心将认真梳理这些意见,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从细节上一步步完善,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 (纪检监察室 杨丽)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怀孕了还有排卵期吗
冷启刚
回答: 怀孕后通常不会出现排卵期。怀孕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抑制卵泡发育和排卵,这是生理性闭经的表现。 女性受孕后,受精卵着床会刺激黄体持续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这两种激素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减少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卵巢在没有促性腺激素刺激的情况下,卵泡不会发育成熟,排卵过程自然停止。这种生理机制可避免孕期再次受孕,保证胎儿发育环境稳定。从临床观察看,妊娠期女性超声检查不会观察到优势卵泡,基础体温曲线也呈现单相型,均证实无排卵现象。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突破性排卵,多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激素水平异常波动的早孕期。这类人群因内分泌紊乱可能导致抑制机制失效,但发生概率极低。若孕期出现异常出血伴腹痛,需通过超声和血HCG检测排除异位妊娠或先兆等病理情况。医疗记录显示,正常妊娠后再次排卵的概率不足万分之一,且多数与辅助生殖技术中激素用药有关。 建议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通过超声监测胎儿发育情况。若发现阴道异常出血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排查病因。孕期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合理补充叶酸、铁剂等营养素,维持激素水平稳定。日常可记录胎动变化,出现异常及时与产科医生沟通。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