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儿童医院

如何简略区分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时间:2010-10-2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新生儿黄疸通俗的说就是家长说的皮肤、巩膜发黄。很多家长都知道,新生儿生后可以出现黄疸,但对黄疸的出现时间、消退时间、黄染程度等却知道的有限,以至于许多患儿来院就诊时已跟“黄杏”一般,更甚者已发生“核黄疸”。以下简略描述一下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黄疸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限于面颈部,重者可延及躯干四肢和巩膜,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一般无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持续7-10天消退。早产儿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至2-4周。

  2)病理性黄疸:黄疸生后24小时内出现,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 可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可有体温不正常、食欲欠佳、呕吐等表现。

  通过以上特点可以大概判断黄疸为生理性还是病理性,但最标准的判断为血胆红素值,当家长无法判断为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或倾向于病理性黄疸时,请及时医院就诊查血胆红素值。一旦确定为病理性黄疸,请及时治疗,以防发生核黄疸。

  3)核黄疸:又称胆红素脑病,多见于出生后4-10天,最早可于出生后1-2天内出现神经症状,很少发生于12天以后,早产、窒息、呼吸困难或缺氧、严重感染、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低体温、酸中毒或体重低于1.5g时更易发生核黄疸。轻症者可见精神萎靡、吸吮无力、呕吐及嗜睡等,有时肌张力低下,此时如经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如黄疸持续加重,可见哭声高尖、阵发性眼球运动障碍(如两眼凝视或上翻)、四肢张力增强、两手握拳、双臂伸直与外展,或角弓反张,甚至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此时即使治疗存活,往往留有中枢神经后遗症(如智力落后、手足徐动、眼球运动受限、听力减退)。

  核黄疸一旦发生,对于家长、孩子都是憾事,所以对于新生儿的黄疸,请不要太大意,不要认为都是正常现象。家长早期正确区分新生儿黄疸为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并及时就诊,可以预防或降低核黄疸的发生,已发生核黄疸者,可以根据各期表现给予对症治疗,后遗症期可给予早期干预智能和运动发育。

  新生儿科 金晓莉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召开贯彻落实“九不准”动员大会

按照国家卫计委“树医药行业新风,深入贯彻落实九不准”动员大会有关精神,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确保“九不准”贯彻落实到位。 我院召开了除休假和值班人员外的全院干部职工贯彻落实“九不准”动员大会,有近300名职工参会。会议由李书记主持,监察室传达了全国树医药行风,深入贯彻“九不准”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了“九不准”二十个严禁的具体内容。李书记传达了杨新建厅长重要讲话及杨瑛副局长、杨运杰局长的讲话精神。我院内一科主任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对认真贯彻执行“九不准”要求表了决心。其他院领导在会上做了发言,刘院长结合会议精神进行了重点强调。 会后,由党委书记和院长分三批亲自与各科主任、护士长、器械、药品、基建、后勤、财务、计算机、人事等部门中层干部及采购管理人员进行了廉洁廉政谈话,重新学习了“九不准”二十个严禁的内容要求,并学习了《刑法修正案(六)》、医院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医院商业贿赂为什么屡禁不止”等相关内容及有关案例。 全院每名职工结合岗位工作特点,按照“九不准”要求,认真自查自纠,并写出书面报告,上报监察室。 通过认真学习及召开各种形式的学习会、座谈会,提高了全院干部职工认真遵守“九不准”的自觉性。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学习教育力度,把“九不准”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对因休假、值班而未能参加动员大会的人员进行了补课。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肋间神经痛怎么根治
邵自强
回答: 肋间神经痛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微创手术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根治。肋间神经痛通常由胸椎退变、带状疱疹后遗症、外伤、胸膜炎或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加巴喷丁胶囊可调节神经异常放电,缓解灼痛感;甲钴胺片能促进神经修复,改善麻木症状;严重疼痛时可能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片。合并带状疱疹感染需联合阿昔洛韦片抗病毒,配合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药物需严格遵循疗程,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2、物理治疗 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红外线照射可放松痉挛的肋间肌,每次20分钟。中医针灸选取夹脊穴、支沟穴等穴位,配合电针刺激调节神经传导。需连续治疗10-15次,配合局部热敷效果更佳。 3、神经阻滞 在超声引导下将利多卡因注射液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精准注射至肋间神经周围,能快速阻断痛觉传导。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顽固性疼痛,单次阻滞效果可持续1-3个月,每年不超过4次。操作需由疼痛科医师执行。 4、微创手术 经皮射频消融术通过电极针高温选择性破坏痛觉神经纤维,术后疼痛缓解率达80%。脊髓电刺激术植入电极调节神经信号,适合多根神经受累者。需评估心肺功能后实施,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 5、生活方式调整 睡眠时采取半卧位减轻胸廓压力,避免提重物及突然转身动作。饮食补充富含维生素B12的动物肝脏、鸡蛋,每日温水热敷疼痛区域2次。焦虑情绪可能加重症状,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急性期建议佩戴弹性胸带限制肋间肌活动,慢性疼痛患者可练习八段锦改善胸椎灵活性。冬季注意胸背部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咳嗽性疼痛。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夜间痛或体重下降,需排查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调整方案。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