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

世界针联第八届针灸学术大会召开

时间:2013-11-0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11月2日,为期4天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八届针灸学术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会展中心开幕,主题为“从古典到现代——让针灸和中药促进全球医疗卫生与健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世界针联高级顾问、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等领导出席。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八届会员大会也同期召开,33个国家和地区的76名代表被选举成为第八届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会上进行了换届选举,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当选为主席、沈志祥当选为本届副主席兼秘书长,杨金生当选为司库、麻颖和黄龙祥当选为执委。

  为纪念“中医针灸”申遗成功,会上还通过了将每年11月16~22日定为“世界针灸周”的提案。

  大会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主办,澳大利亚针灸中医协会承办。共有822名代表出席,包括来自世界各地近40个国家和地区,近100个世界针联团体会员组织的各位代表和观察员等。

医院动态

更多 >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合肥举行

4月11日,由973计划——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项目主办,安徽中医学院、安徽省灸法研究会承办的艾灸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合肥举行。 据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吴焕淦教授介绍,国家973计划项目——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是灸法项目首次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立项。项目基于古今文献、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归纳并提出了艾灸“温通”“温补”的效应特点和作用规律,将“艾灸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阐明其科学内涵。 会上,与会专家围绕艾灸温通温补的定义内涵、古代文献梳理、科学依据、临床规律、临床应用等主题,展开讨论。安徽中医学院院长王键认为,艾灸是中国的原创技术,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提出艾灸温通温补的概念,对临床实践有直接的指导,建议引入临床系统生物学开展研究。中国针灸学会名誉副会长孙国杰教授指出,本项目研究跨度大、内容多,涉及面广,4年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凝练和归纳了艾灸的关键性规律,为以后灸法学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反复鼻出血有哪些原因
王利一
回答: 反复鼻出血可能与鼻腔干燥、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血液疾病等因素有关。鼻腔黏膜受损、炎症刺激、血管异常或凝血功能障碍均可导致该症状,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处理。 1、鼻腔干燥 长期处于干燥环境或频繁挖鼻可能导致鼻腔黏膜水分流失,黏膜脆性增加易破裂出血。表现为少量鲜红色血液渗出,多发生于鼻中隔前下方。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避免用力擤鼻或揉搓鼻部。室内可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 2、外伤性因素 鼻部撞击或异物插入可直接损伤鼻腔血管,儿童常见因玩具或手指抠挖导致黏膜撕裂。出血量较大且突发,可能伴有局部疼痛。需立即压迫鼻翼止血,若异物残留需由医生专业取出。反复外伤可能形成鼻腔溃疡加重出血。 3、鼻炎发作 过敏性鼻炎或感染性鼻炎会引起黏膜充血水肿,频繁打喷嚏、擤鼻涕可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常伴随鼻痒、流涕等症状。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等药物控制炎症,慢性患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 4、鼻中隔偏曲 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外伤导致的鼻中隔偏曲,会使凸起侧黏膜长期受气流冲击变薄,血管丛暴露易出血。多表现为单侧反复出血,可能伴有鼻塞。轻度可通过生理海水冲洗缓解,严重偏曲需考虑鼻中隔矫正术。 5、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或白血病等疾病会引发出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全身多部位自发性出血,鼻出血多为喷射状且难止血。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确诊后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输注血小板、注射重组人凝血因子等。 日常应保持鼻腔湿润,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孔。出血时可坐位前倾,用手指紧捏鼻翼10分钟冷敷鼻梁。若每周出血超过3次、单次出血量超过50毫升或伴头晕乏力,需及时排查血液疾病。高血压患者需规律监测血压,儿童反复出血建议检查鼻腔是否有血管瘤等病变。冬季干燥季节可每日使用凡士林涂抹鼻腔前庭预防皲裂。 王利一主任医师北京医院耳鼻喉科

热门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