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中医院

“冬病冬治”开始预约了

时间:2014-01-1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冬病冬治”开始预约了

  更新时间:2014-1-6 9:37:1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从2013年12月22日起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正式启动“冬病冬治”中医特色治疗活动,打算“冬病冬治”的市民可到该科进行登记预约。

  据了解,所谓“冬病冬治”,是指在冬季容易罹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反复感冒、咳嗽、哮喘、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小儿肺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痛经、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可以说,“冬病冬治”是“冬病夏治”的补充或延伸。

  该科主任杨明军介绍说,“冬病冬治”理论最早见于《内经》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此冬气之应藏,养藏之道也”。表明潜伏的冬季,勿扰于阳,腠理不要开泄,勿使潜藏的阳气向外发泄。在之后,虽然体内的阳气已得到补充,但对于阳虚体质者不一定能达到阴阳平衡,故在冬令收藏之时,采用“冬病冬治”之法以扶正补阳。去年,该科在全市率先开展“冬病冬治”活动以来,受到不少患者的青睐。

  “冬病冬治”的方法包括周天灸、药物熏蒸、蜡疗、三九敷贴等。其中,周天灸、药物熏蒸、蜡疗在每年立冬到第二年立春期间均可进行,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而三九敷贴则在一年中最冷的三九时节进行,今年三九敷贴的时间为12月22日、12月31日和2014年1月9日。

  “冬病冬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而制定出的一种“内病外治”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穴位的药物作用和良性刺激而调理全身经络气血流畅、平衡脏腑阴阳,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冬病冬治“对小孩子来说,作用更大。冬季,有些孩子为何容易反复感冒、咳喘呢?从中医角度而言,小儿脏腑未充、气血不足,五脏六腑处于生长、完善阶段,容易为外邪所伤而患病。在三九时节,对患儿的穴位进行贴敷,不仅能够帮助患儿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还会对“冬病夏治”的治疗效果进行巩固,从而达到增强免疫力、强身健体的作用。

  最后,杨明军提醒,“冬病冬治”讲究辨证辨病选穴,有严格的适应症,因此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以免影响疗效,甚至出现不良反应,市民可拨打电话2107788进行咨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冠心病患者出现腹痛是什么原因
高云
回答: 冠心病患者出现腹痛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心肌缺血、药物副作用、胆道疾病、主动脉夹层等因素有关。腹痛是冠心病患者需要警惕的非典型症状之一,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胃肠功能紊乱 冠心病患者因长期焦虑或饮食不当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异常。这类腹痛多表现为胀痛或隐痛,常伴有嗳气、食欲减退。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作息缓解,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多潘立酮片等调节胃肠功能。 2、心肌缺血 心脏下壁缺血时可放射至上腹部,产生压榨样疼痛,多伴随胸闷、出汗。这种情况需立即含服硝酸甘油片,并监测心电图变化。心肌酶谱检查有助于鉴别,确诊后需规范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 3、药物副作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引发胃黏膜损伤。表现为剑突下灼痛,进食后加重。需配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胃黏膜保护剂,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评估消化道情况。 4、胆道疾病 冠心病与胆石症存在共同代谢危险因素。右上腹绞痛伴发热、黄疸时,需超声检查排除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可选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感染时需用头孢呋辛酯片控制炎症。 5、主动脉夹层 突发撕裂样腹痛向腰背部放射,伴随血压波动时需紧急排查。增强CT可明确诊断,这种情况属于心血管急症,需立即住院进行降压治疗,必要时行血管腔内修复术。 冠心病患者出现腹痛时应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需记录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日常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达标范围。建议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若腹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须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