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中医院

根据病人的年龄实施护理

时间:2014-05-1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每个人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都要经历人生的各个年龄阶段。病人也会因所处的年龄阶段的不同,存在不同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因此,护士在实施护理行为之前,应首先分析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病人有哪些共性的需求,这样,才能使护理行为更具对应性,真正表现出护理行为美。

  年幼的病儿一般不会为生病而犯愁,对他们来说,生病意味着打针吃药,而这是最难以忍受的痛苦。护士不要只是在他们打针吃药时才出现,平时要同他们一起说说话、讲讲故事、开开玩笑,多给予他们爱抚的行为,如关切地抚一抚头,拍拍肩膀,抱一抱。可以消除病儿的陌生感,从感情上愿意与医护接近。在护士为他们做治疗和护理时,再配上适当的语言,就比较容易顺利实施。

  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是自我意识强。在家里得到无微不至的关照,生病住院之后,虽然在配合治疗上会比年幼的孩子好一些,但由于其心理行为上与年龄相比,相对置后,因此,护士在行为上应把握平等的原则,从生活上要悉心关照,但在与之交往时应像对待大人和朋友那样,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不能用命令、训斥和驱使的语言交际方式,而是要以关切的、商量的、友善的语言及行为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够解除对护士的戒备和防范的心理,向护士敞开心扉,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达到满意沟通的目的。

  中年人是家庭和社会的支柱,生病住院对他们来说打击是很沉重。无论是在心理和生理上,他们都更容易患得患失,思想负担较重,对身体健康的恢复往往形成不利影响。护士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需要多做一些对应性强的心理工作,解除病人的“心病”,才能使身体康复得更快。从护理行为上,护士应以准确、快捷、适度为原则。要予以病人更多主动的帮助,因为中年患病,因生活琐事求助于护士,常常使病人感到寝食难安,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愿求助于护士。他们以为自己没有问题,而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容易发生意外,因此,护士有必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老年人经历了人生四季,饱经风霜。无论是谁都希望健康长寿,但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因此,从心理上分析,老年人实际上是最惧怕医院环境的群体。有许多老人是在儿女和医生的劝慰下来到医院就诊和治疗的,他们希望得到良好的医护服务,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康复出院。他们年事已高、眼花耳背、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因此,需要护士必须具备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老年人最怕晚辈对自己不尊重的行为,护士在行为上应做到谨慎、温和、适度。老年人因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对外来的各种刺激不太敏感,而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却比较弱,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伤害,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合并多种疾病。因此,对护士的行为要求相对更高一些。护士在实施护理行为时,一定要十分谨慎和小心,不可鲁莽行事,在避免因护理行为不当,而导致病人皮肤和黏膜的破损、渗血、烫伤等不良后果,要注意对病人的保护,避免出现病人坠床、摔伤、骨折等护理问题。护士要全面了解病人的身心状况,做到胸有成竹,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把工作做到前面,做到位。

医院动态

更多 >

如何护理对病人人性化的关怀

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深入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护理的行为动机和内容,表现为护士在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对病人予以人性化的关怀。从护理工作的整体而论,这种关怀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项操作都会有不同的表现。 护士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供病人保护、支持、帮助和促进康复。因此,当护士在执行某项护理操作时,除了要对病人予以必要的安抚和保护以外,还要时时注意到病人的需要和反应。护士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时间节约在病人那里,而是要在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上下工夫。 1、要计算出最佳的工作路线,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忙乱的现象。 2、加强计划性、条理性和对应性,做到合理安排,心中有数,事半功倍,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原则,以腾出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帮助。 护理工作程序十分重要,它是护士进行护理观察和实施护理行为的原则和职责。在执行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病人的人本化关怀,主要体现在“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动作轻和开关门轻。 此外,护士应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饮食、心理、护理措施,对危重、手术、老年、小儿等病人更要做到全面、细致的观测。总之,护理行为的人本化原则,要求护士不能盲目而机械地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而是要能够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使工作能够深入病人的内心需求,给病人以真切的、实在的体贴与关怀,这才是体现护理艺术美的真实内容。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