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医院

第四医院糖尿病专家门诊1月7日开诊

时间:2014-01-0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糖尿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人类的第三大杀手,致残率、病死率高,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担,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每10秒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死亡,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更是高达300万,据全国疾病控制中心调查数据统计,糖尿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糖尿病总患病人数已近亿,跃居全球第一位,还有1.48亿进入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因未被诊断成为“隐形糖尿病患者”,严重威胁着国人健康。朋友,您关心糖尿病吗?

  您知道糖尿病会让人减寿十年吗?

  您知道糖尿病和心肌梗塞一样危险吗?

  您知道糖尿病可防可治吗?

  您知道新发生的糖尿病有一个可以几年不打针不吃药血糖却和健康人一样的‘蜜月期’吗?

  您知道低血糖比高血糖还要危险及如何回避吗?

  ……

  如果您还不了解或还不清楚上述事关您本人、您的亲人和朋友健康的重要信息,我们邀请您光临第四医院糖尿病专家门诊。

  第四医院新成立糖尿病科,特聘了中华医学会天津内分泌学会具有多年内分泌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的多位内分泌学专家。擅长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内分泌性高血压病、甲状旁腺疾病、低血糖症及痛风等各种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诊治。其中在糖尿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临床和研究领域中具全国领先水平。建立糖尿病患者教育和随访体系,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及咨询活动。2013年1月7日我市著名的内分泌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天津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于国宁教授主持,同时有多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教授每日坐诊,为您传递上述重要内容及糖尿病治疗的最新模式,并愿意解答您关心的其它问题。

  于国宁,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天津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从事内科内分泌临床工作4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包括经典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及代谢病:糖、脂、蛋白、水盐代谢疾病的病理生理等。每周五上午出诊

  尹潍,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1954年开始天津医学院总医院内科工作。1958年开始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第2、3、4届常务委员,天津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终身成就奖,总医院终身专家奖。曾经获得国家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天津市、河北省多次科技进步奖。每周一上午出诊

  包美珍,主任医师,教授,曾于天津儿童医院、代谢病医院工作。曾两次赴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进修学习。曾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及《国外医学内分泌杂志》编委,现任天津市糖尿病学会顾问、天津市糖尿病防治协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津贴。擅长诊治小儿生长发育、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遗传内分泌代谢、性早熟、尿崩症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每周二上午出诊

  高玉琪,天津医大总医院内科内分泌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50多年来从事内分泌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985年曾赴美国访问学者。曾担任天津医大总区院内科副主任、内分泌科主任、天津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中华医学内分泌学会天津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天津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糖尿病防治协会副理事长每周四上午出诊

  郭宁,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在糖尿病教育、糖尿病规范治疗、糖尿病合并症监测与临床缓解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使糖尿病病人的血糖良好控制率在90%以上,对糖尿病肾病变的早期控制,神经病变的临床缓解率和糖尿病足溃疡愈合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天津市糖尿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引进新技术十余项,其中获天津市卫生局填补新技术空白项目证书七项,获区级填补新技术空白项目证书四项。完成市局级科研课题一项,省市级继教课题三项。

  每周三上午查房

  医院网址:http://www.tjdsyy.com/

  电话:022-28111709(内科门诊)

  传真:022-28340287

  电子邮件:tjdsyy@yahoo.com.cn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小海地微山路4号

  邮编:300222

  乘车路线:

  近10多条公交线路(800、97、693、623、657、631、665、676、662、304等)从此处经过,距地铁华山里路站出口不到500米。

  乘坐623、693、800、校线4路到陵水道下车步行15米

  乘坐693、800、校线4路到双水道(双水道)下车步行216米

  乘坐631、665、676、693路到双山里下车步行233米

  乘坐662、校线6路到元山里下车步行278米

  乘坐304、623、97路到双水道站

  望各位糖尿病友相互转告,并于每日上午9点之前空腹前来咨询。

医院动态

更多 >

第四医院关于开展第三届“岗位练兵 技术比武”活动的决定

为巩固和扩大练兵比武活动成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进一步提升广大医务工作者综合素质,树立高尚医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根据市卫生局津卫党办〔2013〕15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医院开展第三届“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具体事宜安排如下:一、目的意义 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是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严格精细化管理、提高卫生队伍能力水平的必要途径,是增进与人民群众联系、树立卫生行业形象有效载体。我市“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届,有效宣传了卫生、树立了形象,调动了医务工作者积极性,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卫生部充分肯定,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高度赞誉。此次活动要在继承前两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丰富内容、扩大范围,为全市卫生行业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自我展示、自我提高的平台。我们要充分抓住契机、创新形式,以平时练兵为基础,以集中比武为手段,提升岗位技能及综合素质,树立高尚医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二、活动原则 (一)三个坚持 坚持“干什么练什么、什么弱强什么”原则,突出岗位特色,自查自纠,补学补练;坚持分类指导原则,立足本职岗位,因岗施训,注重实效;坚持全面提高原则,活动范围覆盖全院各岗各类全体干部职工,人人参与,人人提高。 (二)三个注重 注重在提高能力素质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注重在加强医院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注重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树立卫生形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三个结合 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次党代会、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相结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与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相结合,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与落实好2013年卫生重点工作相结合,以练促学,学以致用。三、参加范围 安定医院全体职工。四、方法步骤 活动分为4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4月1日—4月15日)。各科室分工协作,抓好落实。要参照练兵比武大纲,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内容,明确要求。要做好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营造氛围。 (二)全员练兵阶段(2013年4月—12月)。考核标准见附件。各部门按照临床科室(医疗)、临床科室(护理)、药剂、检验、放射、功能、财务物价、后勤服务8个部分进行初评,务必做到人人参与。11月1日之前初评比出“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先进个人医生23人(每个病区1人,门急诊及外围1人),先进护士23人(指标分配同医生)。复评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由医务科和护理部牵头,从初评产生的46名先进个人中选出优秀临床医生(西医)2名、中医1名、护士2名、药剂、检验、放射、功能、财务物价、后勤服务各1名。 (三)全市比武阶段(2014年上半年)。本届比武方式同前届,一是“擂台赛”,在基层举行练兵比武初赛中评出的优秀选手,推荐参加全市行业比武竞赛,选出技术能手;二是电脑随机抽取医务人员,参加全行业比武决赛,评出优胜者。 (四)总结表彰阶段(2014年9月)。认真总结活动中的好办法、好经验;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活动中组织得力、举措创新、效果明显的科室和比武中的技术能手、优胜者给予奖励。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