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海河医院

慢阻肺患者 快来健肺吧

时间:2014-04-1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由天津市海河医院主办,市胸科医院、市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协办的天津市科委重点项目“天津市慢阻肺患者健肺计划”启动,符合条件的慢阻肺患者只要报名,即可免费参加专业医生指导的慢阻肺家庭式肺康复活动,并可听取免费科普讲座以及相关免费检查。

  “慢阻肺已成为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之后,与艾滋病并列的全球第四大致死原因。预计再有6年,死亡率就会上升到第3位。”市海河医院呼吸科主任武俊平介绍说,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目前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成年人慢阻肺发病率高达8.2%。

  慢阻肺的主要症状是慢性咳嗽、咯痰,到疾病晚期时连呼吸也很困难。“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病的进展,药物仅能改善患者症状,因而一些非药物治疗,如呼吸康复治疗、有效的肢体运动等十分重要。”武主任说,已有研究证明,有效的肺部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减少住院次数。

  报名就可免费参加:

  1、专业医生评估并指导慢阻肺患者进行家庭式肺康复运动(包括肢体运动及呼吸操),同时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定期参加与慢阻肺疾病相关的科学课,让患者与家属对该病有深入了解。

  3、所有活动均免费,还可每3个月获得一次包括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等项目在内的免费检查。

  4、报名要求:年龄>40岁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以自愿为原则,依从性好,患者能自觉或在家属监督下良好完成家庭康复训练,为期一年。

  5、排除标准:该项健康活动不包括哮喘患者以及不宜进行任何体力活动的慢阻肺患者。

医院动态

更多 >

小小银针弹奏出的康复之歌-记天津市海河医院李树香同志参加农工中央演讲决赛

  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农工党中央6月15日至17日在京举行“中国梦•农工情”演讲比赛总决赛。天津市海河医院农工党党员、针灸科主任李树香同志在地方赛区的层层选拔中拔得头筹,作为农工天津代表团的选手之一,受邀赴京参加农工中央演讲决赛。 通过连续三日的比赛,李树香同志以“为实现中国梦快乐的工作”为题,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她与病人之间真实的故事。李树香同志虽然身患疾病,病痛缠身,仍然坚守岗位,无私忘我,二十六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仁心仁术换来了患者痊愈的微笑。正是这一份坚持,这一份钻研,这一份大爱,让一个个身处绝望的患者感受到了康复的希望。从医二十多年来,她用一双灵巧的双手,将一枚枚小小的银针在一个个病患的躯体上弹奏出一曲曲动听的康复之歌!舞台上,李树香同志用她朴实而真挚的情感,生动而真实的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故事,感动了现场的每一名观众。   最终,李树香同志从29个省市实力强劲的83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农工党中央演讲比赛二等奖,为天津卫生事业发展增光添彩,为构建医患关系和谐谱写新章。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同志,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龚建明同志,及中共中央统战部等多部委的领导上台为获奖者颁发奖品和证书,并亲切合影。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