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我院荣获2013年度大连医科大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时间:2014-03-2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度工作会议隆重举行

  我院荣获2013年度大连医科大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月19日下午,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度工作会议在医科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学校领导出席会议,校处级干部,各院部系代表,我院领导班子、教研室、临床科室、行管部门主任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靳媛主持。

  校长闻德亮代表校领导班子对2013年学校工作进行总结,部署2014年的工作任务。校党委副书记宫福清宣读了2013年学校先进集体、领军人才、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优秀医务工作者和先进教育工作者的获奖名单,对获奖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院荣获2013年度学校先进集体的称号。乐卫东教授获得大连医科大学领军人才称号;刘基巍、尹安春、刘晶、宋智琦、林洪丽获得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王寿宇获得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勇前获得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石红、汪正艳、王海涛、王俊杰、张?获得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会上,乐卫东教授,麻彤辉教授代表发言。最后,校党委书记周万春做总结讲话。

  一年来,我院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在大学党委、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始终坚持“服务、创意,做什么都要好”的精神文化理念,从患者和员工的感受出发,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质量的持续改进作为医院工作的核心,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充分展示了医院在全市医疗、急救领域的主导地位,体现了医院在新技术开展方面的引领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各级政府及行政卫生部门、全院职工的高度认可,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过去的一年, 中西医结合普外科和骨外科再次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至此医院共有6个学科跻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行列,其数量在全国非省会城市医院中排名第一;大连心血管病诊疗中心的成立是2013年我院学科建设中以疾病为中心横向整合的又一新的创举,这是目前国内综合性三甲医院中唯一一所真正建立集心脏急诊、门诊、住院一站式就诊流程,整合心脏检查、心脏内科、心脏重症、心脏介入、心脏外科为一体的多学科诊疗平台,配以国内先进的院前院内信息化联动会诊网络和24小时心血管病咨询热线,凭借理念最新、人员最精、流程最优、抢救最快、空间最近、效果最好的多重优势,真正达到了心血管病国际“黄金”90分钟的救治标准;医院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一流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继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为友好医院后,又先后与多个国内外知名大学及医院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并建立常态化实质性医疗合作关系,开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远程会诊等项目;全职引进中组部神经病学全国唯一“千人计划”人选乐卫东教授来院工作,开创了东三省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的先例;首次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学术论文,实现我院零的突破;全年派出34名医疗技术人员奔赴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其中赴国外一流大学医院进修人员多达21人;多项高新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肿瘤科刘基巍参与的《一类单体中药新药参—胶囊创制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我院作为第三完成单位首次获此殊荣。护理部尹安春申报的课题获“辽宁省政府科术进步一等奖”,实现护理科研新突破。全年医院共发表SCI论文120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一倍,SCI论文总影响因子达310分,超过5分的SCI论文12篇,其中一篇已发表于世界顶级杂志《Science》副刊,达到历史新高度;辽宁省首个再生医学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落户我院。辽宁省心血管疾病转化医学中心、辽宁省神经疾病转化医学中心、辽宁省肾脏疾病转化医学中心三大转化医学中心成功申报获批,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在省内名列前茅;在全市率先推行7:30开诊,扩大预约诊疗,推行实名制出诊。成功搭建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新平台(MDT),缩短患者确诊时间,提供个体化最佳治疗方案。2013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来院视察时,对我院的各项工作表示赞许;金州新区医疗中心正式破土动工,新华医院部分资源的划拨为我院提供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2013年2月,在卫生部公布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我院在全国各大医院中位列第五;在2012-2013年度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大型调查中,我院位居全国48位;同时,医院还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级奖项:“中国百佳最受消费者信赖的健康管理机构”;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卫生部、共青团中央授予我院团委全国卫生系统2011-2012年度“号、手”创建活动优秀组织奖;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城市医院分会、中国医院协会文化专业委员会城市医院分会授予“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奖”;医院荣获辽宁省公安厅十二运安全保卫工作“集体二等功”的荣誉称号。在辽宁省40家三甲医院运行与管理排行榜中,我院名列第三。在刚刚结束的辽宁省“群众满意的卫生机构”票选活动中,我院在机构最终排行榜中名列榜首,总票数居全省第一。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大医一院将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医疗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建设为保障、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全面推动医疗、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在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院职工将以饱满的热情朝着把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医疗研究型的国家级大学附属医院的目标大踏步迈进。为打造让社会和人民群众信赖和满意的医疗品牌,构建与大连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与大连市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大连品质医疗、智慧医疗而不懈奋斗!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麻醉二科术后恢复室正式启用

经过改建的麻醉二科术后恢复室(PACU),在院领导大力支持及麻醉二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组织和筹备下,于近日正式启用。PACU(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的生命指征恢复稳定的单位。 我院麻醉二科目前有麻醉复苏床6张,配备常规及急救设备和药品,包括:氧气源、吸引器、多功能监测仪、喉镜、气管插管、呼吸器、可进行机械通气的麻醉机、各种急救药品等。PACU拥有一支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和优良的综合素质的医护团队,共有护士2人,负责看护术后病人,由麻醉医生对PACU实施具体管理。 对于麻醉恢复期的病人,PACU能够为病人提供优于病房的监测和护理手段,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麻醉后短期内出现的并发症,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减轻病房对病人术后护理的压力,为病人提供舒适、安全的麻醉恢复期环境。同时,PACU的启用也大大提高了手术间的利用率,使手术衔接更加快捷,减少了接台手术病人的等待时间。 PACU的使用不仅提高了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性,也为提高手术间的利用率和麻醉手术的工作效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力求建立一套适合我院PACU的人力资源调配及管理模式,为病人提供动态、连续、无缝隙的医疗服务。     (稿件来源:麻醉二科 邱焱 编辑:院务办公室 图片:麻醉二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怀孕6个月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冷启刚
回答: 怀孕6个月需注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定期产检、避免危险动作及保持情绪稳定。主要有营养补充、姿势调整、睡眠管理、症状监测、心理调适等方面。 1、营养补充 孕中期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豆制品,每日搭配深色蔬菜和全谷物。钙需求增至1000毫克/天,可通过牛奶、芝麻等补充,同时补充铁剂预防贫血。避免生食、高糖高盐食物,控制咖啡因摄入量在200毫克以内。 2、姿势调整 避免久站久坐,每1小时变换姿势,坐时用靠垫支撑腰部。弯腰动作改为屈膝下蹲,提重物不超过5公斤。睡觉采用左侧卧位,双腿间夹孕妇枕缓解压力。禁止突然扭转腰部或高举手臂等危险动作。 3、睡眠管理 保持7-9小时规律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抬高下肢减轻水肿。出现腿抽筋可热敷并补充镁剂,使用U型枕支撑腹部。夜间频尿可尝试盆底肌训练,避免睡前饮用利尿饮品。 4、症状监测 记录胎动频率,2小时内少于10次需就医。警惕持续头痛、视物模糊等妊高征征兆。分泌物异常或规律宫缩应立即检查。控制体重增长在每周0.5公斤内,血糖偏高者需严格监测饮食。 5、心理调适 参加孕妇课程学习分娩知识,与伴侣共同制定育儿计划。每天进行正念呼吸练习,焦虑时可听胎心音缓解。避免接触负面生育信息,建立亲友支持网络。出现持续情绪低落需寻求专业心理疏导。 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和防滑平底鞋,洗澡水温不超过38℃,避免桑拿和长时间泡澡。外出携带急救卡和产检资料,远离拥挤场所和化学污染环境。学习拉玛泽呼吸法,提前准备待产包物品清单,出现阴道流血、破水等紧急情况立即平卧送医。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