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县医院

我院首例放射粒子植入术圆满完成

时间:2013-05-2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5月14下午,首例肺癌行放射性Ⅰ125粒子植入手术在县人民医院成功完成。手术通过CT定位,用穿刺针将放射性碘125粒子精确植入患者肿瘤组织内。目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71岁男性患者入院后CT检查发现右肺占位性病变,经纤支镜检查确诊为右肺小细胞肺癌,肿瘤大小约4cm,位于右侧肺门处。

  下午3时许,患者被推进了CT室。按照术前CT定位的肿瘤位置,在CT引导下用穿刺针由深入浅,缓慢的将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手术进行了1个多小时,共植入了40粒放射性粒子。

  放射性粒子是指用钛合金外壳将低能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密封制成短杆状固体放射源,形象的比喻为绣花针。在其有效照射辐射剂量范围内可以持续发射伽马射线,对进入不同分裂周期的肿瘤细胞进行持续照射,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很低。放射性粒子植入可通过影像学引导、或在手术中直接种植到肿瘤靶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副作用少的特点,尤其是对于邻近血管、邻近重要脏器的特殊部位的肿瘤具有优势。

  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手术是肿瘤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术,通过三维定位技术设计治疗方案,将放射粒子植入患者的肿瘤部位,通过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一次植入粒子的作用时间可长达四个月,不仅可以使局部肿瘤得到有效控制,而且使正常组织不受损伤,从而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该项技术的成功,标志着县人民医院院肿瘤治疗能力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生”陪看病 看病不再难

县人民医院践行群众路线—— “医生”陪看病 看病不再难 近日,在县人民医院随处可以看到头戴“小红帽”、身着“红马夹”的志愿者,他们忙碌在医院的各个角落,面带微笑,搀扶病人、指引路线、陪同就诊、安慰疏导……他们均来自该院各科室的在岗工作人员,利用休息时间为就诊的患者提供全程导诊服务。 县人民医院在此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院领导班子多方征求意见,深入一线了解情况。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科室设置、诊疗分类更加细致,各类门牌用语又属专业用语,患者就诊时常出现不知去向,尤其是中老年、来自偏远农村的患者更感到就医困难,以往的导医人员少、专业性不强,而且仅在大厅指导为主,从根本上解决不了病人就诊难的问题。领导班子在了解到这一实际情况后,迅速研究对策,决定在全院广大医务人员中发起号召,组建导诊志愿者服务队,倡导广大职工利用休息时间轮当志愿者。这一号召发起后,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响应,踊跃报名,现已登记在册志愿者人数近200名。同时,医院也明确了负责此项工作的管理部门和分管领导,从制度上保证这一惠民措施的长期落实,让来院的每一名患者和办事群众不再不知去向,不再感到困难。 自4月17日正式启动“志愿导诊服务”几天来,深受广大就诊患者好评,普遍反映:“有医生陪着看病,看病不仅不难了,也更加放心了。”一名多次“上岗”的志愿者医生说:当了几次的志愿者,和病人更近了,更了解病人的需要了,虽然辛苦点,但看到病人的微笑,值得!同时,志愿者们均表示,今后空闲时间一定要多参于,而且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中,也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以更好地服务病人、服务群众。(医院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办公室)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紧急避孕药一年超过三次会怎样
冷启刚
回答: 紧急避孕药一年内使用超过三次可能增加月经紊乱、异常子宫出血等风险。紧急避孕药主要用于无保护性行为后的补救措施,其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或米非司酮,频繁使用会干扰正常激素水平。 紧急避孕药通过高剂量孕激素抑制排卵或阻止受精卵着床,短期内重复使用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常见表现包括月经周期提前或延迟、经量异常增多或减少、非经期不规则出血等。部分女性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恶心、头晕等药物副作用,症状通常会在1-2个月经周期内逐渐缓解。频繁使用还可能降低避孕效果,因激素水平反复波动会影响子宫内膜稳定性。 极少数情况下,长期超量使用可能诱发卵巢功能异常,表现为持续闭经或排卵障碍。有血栓病史、肝肾功能不全、乳腺癌患者等特殊人群需严格避免多次使用。药物代谢产物需经肝脏分解,一年内超过三次服药可能加重肝脏负担,但尚未有明确证据表明会导致永久性肝损伤。 建议采用避孕套、短效避孕药等常规避孕方式替代紧急避孕药。若一年内已使用三次以上,需监测后续三个月月经情况,出现持续异常出血或闭经超过60天应及时妇科就诊。日常可通过记录基础体温、使用排卵试纸等方法掌握生理周期规律,减少对紧急避孕药的依赖。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