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人民医院

院领导“八一”前夕走访慰问十堰驻军

时间:2014-08-0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在“八一”建军节前夕,院领导钟森、王仁田、柯尊宇、王江陵率党办、保卫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行,带着全院干部职工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先后来到十堰军分区、武警十堰支队、武警消防十堰支队、茅箭区人武部等驻军单位,走访慰问部队广大官兵,每到一处都受到官兵们的热烈欢迎,并与官兵一起亲切座谈,共叙军民鱼水情。

  座谈会上,党委书记、院长钟森向部队官兵介绍了我院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就,感谢广大官兵对我院建设发展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并为他们送去了防暑降温物品和慰问金。

  多年以来,我院在加强医院自身建设的同时,始终牢固树立国防观念,继承拥军爱军的优良传统,以关心支持部队建设为己任,以军民共建为载体,加强与驻地部队的联谊往来,常叙军民鱼水情,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十堰军分区司令员彭水清大校对我院领导班子不辞辛苦来到部队驻地看望慰问广大官兵表示感谢,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院建设发展的各项事业,衷心祝愿医院的事业蒸蒸日上,祝愿“军民情谊细水长流,根深蒂固。”

  钟森院长表示,支持军队建设是医院应尽的责任,对医院广大职工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可以增强职工的国防意识和拥军爱军的责任感。人民医院愿以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创新的医疗服务,满足部队广大官兵及家属们的日常医疗保健、战备医疗救助等需求,并为广大官兵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和保障,进一步推进与驻地部队的合作关系,继续谱写医院与部队双拥工作的新篇章。(陈彦文)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技内科大楼启用见闻录③:智能化服务让关爱更体贴

人性化 专业化 信息化 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智能化服务让关爱更体贴 “环境绿色环保化、设施智能人性化、服务温馨专业化”,成为十堰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投入使用以来,患者朗朗上口、称赞最多的三大特征。 提到医院病房,大多数人脑海里都会出现“过道加床的拥挤、各种‘呼声’的嘈杂”。而走入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则让人如沐春风、神清气爽——雅静明亮的病区外貌、宽敞通透的病房内景,和煦温暖的医护微笑、怡然自得的住院患友、忙而不乱的幽雅氛围,“很养眼、很舒心,第一印象就让我们少了烦躁,心情瞬间就沉静下来,都怀疑自己走错了,不是到了医院而是到了某个星级宾馆。”住在老年病科的谢阿姨高兴地说。 说到这儿时,房间的灯光忽然自动调节了亮度,原来这是该大楼安装的新式环保节能的照明灯,根据一天中时差变化导致的环境明暗而自动调节最佳亮度。“空调的冷热和新风的排换也都是这样智能控制的呢。这既能让我们病人享受到最好的空气和温度,听说还好节能的呢!”谢阿姨兴奋地说道。 而新大楼的“移动护理”、“移动查房”这样的新名词更是让患友新奇不已。在消化内科住院的小李病床前,笔者亲眼目睹了这两项智能信息化服务的过程:只见管床护士首先通过掌持PDA(个人掌上电脑),对小李手腕上的特殊腕带进行扫描,自动输入患者个人信息,很快小李的病历、医嘱等信息立马从系统自动更新至PDA上,并进一步自动更新至小李病床的床头分机、病房的门口分机上(更新时间大约为12秒),大大节省了护士手工书写床头卡、病员卡的时间。同时,护理人员还将每天给小李进行的生命体征采集信息及相关文书书写也及时输入PDA、并回传至系统,让医师能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而制定相关医嘱。护士则通过PDA查询小李病历、医嘱、报告单等,进行医嘱核对;输液的时候,将输液袋子上的条码跟小李手腕上的条码再次核对以确保输液安全。另外,系统还将住院须知、护理宣教、费用清单等信息及时发送到小李所在的床头分机上。“以前仅这些一个一个地告知病人,都要花费护士们不少宝贵时间,而现在‘机器’上的自动告知简直详细得不能再详细了!我们看着方便,护士们也从这种繁琐中解脱出来,把节省的宝贵时间更好地用在对我们病情的护理上,真的非常好。” 而在对小李进行的“移动查房”中,再也看不到医生们抱着厚厚的病历夹子的模样,通过一部轻巧的PDA,医生在床边就完成了医疗文书记录和医嘱,执行上级管床医生的医嘱也在这里分分钟搞定,全部工作省时又省力。而装在推车上的移动心电图设备,把检测到的小李的心功能情况直接发送到医院心功能室;很快,心功能室又把相关分析返回到医生PDA上,为小李的下一步手术确定再次节省了大量时间。 “我的床头分机上,很清晰地告知了我准备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前这两天我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太给力了!而且,早上它能定时开启,晚上还有定时关闭功能,咱可以不受干扰地睡个美觉啦。”特别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的小李说完拉上病床周围的”U型”隔帘,调皮地说:“瞧,谁也看不见我了,现在是属于我个人的私密空间了。” 据该院信息管理处主任李波介绍,医院新大楼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在积极引导患者参与治疗、提高服务满意度的同时,也必将大力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医学科研、教学,减轻医护人员各类事务性工作的劳动强度,使医护人员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服务于患者。(石志凤)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