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人民医院

我院医技内科大楼搬迁工作正式启动

时间:2014-07-3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新气象 新风貌 新征程

  我院医技内科大楼搬迁工作正式启动

  7月30日,我院肿瘤中心Ⅰ、Ⅱ两个病区顺利入驻医技内科大楼,标志着我院医技内科大楼整体搬迁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搬家现场呈现一片热闹喜庆的场景,医护人员分工合作,协调小组现场督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整个过程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分工明确 准备充分

  医院针对这次搬迁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划分了各科室搬迁时段,并分别由院领导和职能科室分工负责科室搬迁协调工作,指定了搬迁协助科室,后勤科室全力提供后勤支持和保障。

  所涉及的临床科室内部也自行组织了搬迁小组,明确了各自的分工职责。护理人员在转移患者时需要提前进行详细检查,检查病人的药品和用物有没有带齐,确认现在的床位和新病房的床位以便准确对接;责任医生在护送危重患者时需要提前准备急救备用物品,保证转运过程中患者的安全;科室负责人在新病区需要确认病人的基本信息、病房和病床位置,进行有效指导和安排;相关责任医生和护士在新病区负责新环境的介绍,安置好病人及其用物,并做好后续的治疗。

  搬家前夜 心情激动

  搬家前一晚,肿瘤中心Ⅰ、Ⅱ两个病区上夜班的医护人员们心情异常激动和兴奋,除了像往常一样做好查房、交接班等基本工作外,大家忙忙碌碌的整理着科室的仪器设备和各自的工作用品。有的拿出手机拍照留下在旧家最后一个夜班的场景,有的拿出纸笔记录下最后一夜的感触,有的徘徊于病房和走廊间想多看看这个陪伴他们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地方……护士小王感慨地说:“虽然向往新的环境,但这里也留下了我们许多欢笑、许多回忆,现在要离开了,还真的有些舍不得。”

  同心协力 有条不紊

  7月30日早上8点,期待已久的搬家终于开始了。清理、迁移、安置,医护人员们同心协力、各尽其职,一项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科室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来确定搬迁的方式:病情轻的患者由家属和护士陪同护送,行动不便的患者由医护人员用轮椅将其推往新的病区,病情危重的患者由医护人员用抢救车进行搬迁。整个搬家现场有条不紊,每位患者均有护士、医生护送进入新大楼,不容一点意外情况的发生。

  到达新病区后,早就有医护人员们在门口等候着,医护人员们有的全程陪同病人并安排好新的床位;有的帮助新入院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和熟悉新环境;有的则带领搬家公司人员安置搬运物品。一名患者家属看着医护人员们来回穿梭忙碌的身影,连忙跑到楼下买了两大袋矿泉水送到了护理站,并感动的说:“你们辛苦了!从搬家前就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叮嘱我们要做好准备、清点好物品……整个搬家过程,你们的态度没得说,又好又细心!让人感到很窝心很温暖。”

  入住新家 明天更好

  搬进新大楼后,患者和家属们都很兴奋。看着宽敞明亮的病房,干净舒适的病床,中央空调、独立阳台、智能呼叫器、液晶电视等等一应俱全。患者徐大姐立即感叹:“真漂亮!现在的病房就三个字形容——高!大!上!”

  在肿瘤科的新病区里,除了宽敞的空间、漂亮的病房,病床也由原来的35张扩大到现在的60多张。医生小张连连感慨道:“以前只有35张病床,床位处于长期饱和的状态,现在终于不用那么紧张了,不仅病人住院环境好了,科室也会发展的更快更好了。”

  忙碌了一天,面对井然有序的新病房,回想起大家干劲十足的身影,看到患者入住后的喜悦。在场帮忙协调的护士长刘荣兴奋地说:“看到新病区环境这么好,心情顿时豁然开朗,相信今后我们的工作效率肯定会提升!”

  虽然天气炎热,搬迁工作劳累而又紧张,没有休息,但所有的医护人员从未抱怨,看见的只有他们疲惫的身影,有的只是尽心尽责,科室上下洋溢着欢心与快乐。

  新大楼凝聚着全院的心血和智慧,承载着大家的期望和憧憬!全院职工将继续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以“新楼新气象,新楼新风貌,新楼新辉煌”的崭新姿态去迎接医院更加美好的明天!(文:江皓 陈彦文 图:特约摄影师 李军)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技内科大楼启用见闻录③:智能化服务让关爱更体贴

人性化 专业化 信息化 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智能化服务让关爱更体贴 “环境绿色环保化、设施智能人性化、服务温馨专业化”,成为十堰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投入使用以来,患者朗朗上口、称赞最多的三大特征。 提到医院病房,大多数人脑海里都会出现“过道加床的拥挤、各种‘呼声’的嘈杂”。而走入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则让人如沐春风、神清气爽——雅静明亮的病区外貌、宽敞通透的病房内景,和煦温暖的医护微笑、怡然自得的住院患友、忙而不乱的幽雅氛围,“很养眼、很舒心,第一印象就让我们少了烦躁,心情瞬间就沉静下来,都怀疑自己走错了,不是到了医院而是到了某个星级宾馆。”住在老年病科的谢阿姨高兴地说。 说到这儿时,房间的灯光忽然自动调节了亮度,原来这是该大楼安装的新式环保节能的照明灯,根据一天中时差变化导致的环境明暗而自动调节最佳亮度。“空调的冷热和新风的排换也都是这样智能控制的呢。这既能让我们病人享受到最好的空气和温度,听说还好节能的呢!”谢阿姨兴奋地说道。 而新大楼的“移动护理”、“移动查房”这样的新名词更是让患友新奇不已。在消化内科住院的小李病床前,笔者亲眼目睹了这两项智能信息化服务的过程:只见管床护士首先通过掌持PDA(个人掌上电脑),对小李手腕上的特殊腕带进行扫描,自动输入患者个人信息,很快小李的病历、医嘱等信息立马从系统自动更新至PDA上,并进一步自动更新至小李病床的床头分机、病房的门口分机上(更新时间大约为12秒),大大节省了护士手工书写床头卡、病员卡的时间。同时,护理人员还将每天给小李进行的生命体征采集信息及相关文书书写也及时输入PDA、并回传至系统,让医师能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而制定相关医嘱。护士则通过PDA查询小李病历、医嘱、报告单等,进行医嘱核对;输液的时候,将输液袋子上的条码跟小李手腕上的条码再次核对以确保输液安全。另外,系统还将住院须知、护理宣教、费用清单等信息及时发送到小李所在的床头分机上。“以前仅这些一个一个地告知病人,都要花费护士们不少宝贵时间,而现在‘机器’上的自动告知简直详细得不能再详细了!我们看着方便,护士们也从这种繁琐中解脱出来,把节省的宝贵时间更好地用在对我们病情的护理上,真的非常好。” 而在对小李进行的“移动查房”中,再也看不到医生们抱着厚厚的病历夹子的模样,通过一部轻巧的PDA,医生在床边就完成了医疗文书记录和医嘱,执行上级管床医生的医嘱也在这里分分钟搞定,全部工作省时又省力。而装在推车上的移动心电图设备,把检测到的小李的心功能情况直接发送到医院心功能室;很快,心功能室又把相关分析返回到医生PDA上,为小李的下一步手术确定再次节省了大量时间。 “我的床头分机上,很清晰地告知了我准备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前这两天我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太给力了!而且,早上它能定时开启,晚上还有定时关闭功能,咱可以不受干扰地睡个美觉啦。”特别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的小李说完拉上病床周围的”U型”隔帘,调皮地说:“瞧,谁也看不见我了,现在是属于我个人的私密空间了。” 据该院信息管理处主任李波介绍,医院新大楼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在积极引导患者参与治疗、提高服务满意度的同时,也必将大力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医学科研、教学,减轻医护人员各类事务性工作的劳动强度,使医护人员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服务于患者。(石志凤)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