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人民医院

写在十堰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试运行之际(下)

时间:2014-07-3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勇攀新“高” 再谱辉煌●写在十堰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试运行之际(下)

  助推十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新力量

  区域医疗中心是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堰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项目,作为十堰医疗卫生建筑单体海拔最高、体量最大、设施设备最先进的医疗建筑,无疑将在十堰人医乃至十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功能,更将在十堰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战略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楼-2至6楼为医技、后勤保障用房,6-26层为内科病房。斥巨资打造了区域内最先进、最规范的血液内科百级层流洁净病房、百级杂交手术室(即复合手术室)等一批专业功能用房,极大提升了现有医疗水平。特别是血液内科百级层流洁净病房,将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好干细胞治疗、骨髓移植治疗等提供全环境保护,为填补区域独立开展骨髓移植手术空白提供了基础条件。百级杂交手术室可以同时进行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影像检查,适用于高危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复杂的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瓣膜病、血管外科等疾病的内外科联合治疗,极大保障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降低了手术风险,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手术病人的安全。新购置的3.0T核磁共振等一大批总值近亿元的国际先进诊断设备进驻,使大楼服务功能更加突出。

  大楼处处体现信息化、人性化,移动诊疗、移动护理、网上预约、网上查询、网上会诊、药品智能物流系统等一应俱全;各病区医护休息区设咖啡室,换班休息后的医护人员可在此放松身心、交流工作,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服务病人;各病房提供书报杂志、无线上网;各科室打造独具特色的科室文化,为每个科室制作一面体现科室文化特色的文化墙,使医院“仁”文化无处不在。同时,该大楼与医院外科大楼、急诊综合大楼、新门诊、肿瘤中心等连成一体,使医疗流程得到最科学的优化,病人就医更加便捷。

  在突出硬、软件大提升的同时,特别注重人才队伍的支撑作用。提早入手,面向国内外招聘各学科拔尖人才,突出抓好各专科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擦亮医院服务品牌,确保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近两年来,通过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优厚人才待遇,不仅吸引了如刁红录、李毅等海外顶尖人才加盟十堰人医,更使部分早年外流的骨干人才主动“回巢”。如心胸血管外科副主任江海曾被广东某医院人才引进,当看到近年十堰人医大手笔的建设、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提供的优越工作环境后,毅然回归,担纲起十堰人医心胸血管外科负责人重任,并很快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越来越多患者信赖,手术量直线攀升;原妇产科优秀专家任青到外地工作数年后,也将于近期回归十堰人医怀抱。同时,医院大力实施青年英才成长工程,面向全院精选了30多名青年骨干,每人给予10万元经费予以重点培养;创新性实施“金色人生”——人医年金计划,进一步提升了人才的忠诚度,激发了全员爱院精神。

  一流的大楼、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如果说在十堰人医的发展史上,以成功创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为第一次跨越,以外科大楼建成使用为第二次跨越,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认定,以医技内科大楼为标志的人医全新医疗区的建成使用,必将使十堰人医迎来第三次根本性、历史性大跨越、大突破。

  医院强大、员工幸福、病人信赖的人医梦,必将在这个尖峰时刻成为现实;

  区域医疗中心,国内一流现代化医院的宏伟目标,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林子)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技内科大楼启用见闻录③:智能化服务让关爱更体贴

人性化 专业化 信息化 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智能化服务让关爱更体贴 “环境绿色环保化、设施智能人性化、服务温馨专业化”,成为十堰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投入使用以来,患者朗朗上口、称赞最多的三大特征。 提到医院病房,大多数人脑海里都会出现“过道加床的拥挤、各种‘呼声’的嘈杂”。而走入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则让人如沐春风、神清气爽——雅静明亮的病区外貌、宽敞通透的病房内景,和煦温暖的医护微笑、怡然自得的住院患友、忙而不乱的幽雅氛围,“很养眼、很舒心,第一印象就让我们少了烦躁,心情瞬间就沉静下来,都怀疑自己走错了,不是到了医院而是到了某个星级宾馆。”住在老年病科的谢阿姨高兴地说。 说到这儿时,房间的灯光忽然自动调节了亮度,原来这是该大楼安装的新式环保节能的照明灯,根据一天中时差变化导致的环境明暗而自动调节最佳亮度。“空调的冷热和新风的排换也都是这样智能控制的呢。这既能让我们病人享受到最好的空气和温度,听说还好节能的呢!”谢阿姨兴奋地说道。 而新大楼的“移动护理”、“移动查房”这样的新名词更是让患友新奇不已。在消化内科住院的小李病床前,笔者亲眼目睹了这两项智能信息化服务的过程:只见管床护士首先通过掌持PDA(个人掌上电脑),对小李手腕上的特殊腕带进行扫描,自动输入患者个人信息,很快小李的病历、医嘱等信息立马从系统自动更新至PDA上,并进一步自动更新至小李病床的床头分机、病房的门口分机上(更新时间大约为12秒),大大节省了护士手工书写床头卡、病员卡的时间。同时,护理人员还将每天给小李进行的生命体征采集信息及相关文书书写也及时输入PDA、并回传至系统,让医师能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而制定相关医嘱。护士则通过PDA查询小李病历、医嘱、报告单等,进行医嘱核对;输液的时候,将输液袋子上的条码跟小李手腕上的条码再次核对以确保输液安全。另外,系统还将住院须知、护理宣教、费用清单等信息及时发送到小李所在的床头分机上。“以前仅这些一个一个地告知病人,都要花费护士们不少宝贵时间,而现在‘机器’上的自动告知简直详细得不能再详细了!我们看着方便,护士们也从这种繁琐中解脱出来,把节省的宝贵时间更好地用在对我们病情的护理上,真的非常好。” 而在对小李进行的“移动查房”中,再也看不到医生们抱着厚厚的病历夹子的模样,通过一部轻巧的PDA,医生在床边就完成了医疗文书记录和医嘱,执行上级管床医生的医嘱也在这里分分钟搞定,全部工作省时又省力。而装在推车上的移动心电图设备,把检测到的小李的心功能情况直接发送到医院心功能室;很快,心功能室又把相关分析返回到医生PDA上,为小李的下一步手术确定再次节省了大量时间。 “我的床头分机上,很清晰地告知了我准备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前这两天我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太给力了!而且,早上它能定时开启,晚上还有定时关闭功能,咱可以不受干扰地睡个美觉啦。”特别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的小李说完拉上病床周围的”U型”隔帘,调皮地说:“瞧,谁也看不见我了,现在是属于我个人的私密空间了。” 据该院信息管理处主任李波介绍,医院新大楼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在积极引导患者参与治疗、提高服务满意度的同时,也必将大力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医学科研、教学,减轻医护人员各类事务性工作的劳动强度,使医护人员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服务于患者。(石志凤)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