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中心医院

人工听骨:让听力障碍患者重回有声世界

时间:2014-09-0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我院成功为一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重建听力

  ——“您多大年纪了?”——“50岁了。”

  ——“这是您女儿吧?”——“是我媳妇呢,像女儿一样的贴心。”

  ……

  8月26日,八病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病房里,在我院顺利接受了左耳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术的李女士正和该科主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张艳红交谈着,李女士的媳妇则在一旁不停地微笑着点头,她告诉我们:“婆婆患有多年的中耳炎,今年三月开始听力严重下降,我们跟她说话她经常听不见,要不就是听错了。你看,现在跟人交流完全没有问题了,手术效果非常好,她自己也很开心,太感谢医生们了。”

  术后,八病室主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张艳红正与李女士亲切交谈

  今年三月,家住涟源的李女士在为孙女洗澡时,不慎让自己的耳朵进了水,当时也没有太在意。由于李女士患有多年的中耳炎,随后,她的左耳又痛又痒,并开始流脓,原来听力较好的左耳听力下降得非常快。作为生意人,听力障碍为其带来了诸多不便,先后七次辗转各地求医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听力反而持续下降。

  8月11日,李女士听人介绍到我院门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时,从接诊医师八病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泉那里听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可以手术治疗,通过鼓膜修补及安装人工听骨重建听力。原来,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李泉发现,李女士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型),听小骨被病变组织完全包裹且被破坏,李泉向李女士解释道,要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就必须将听小骨切除,可是切除听小骨后,听力会比术前更差。而中耳胆脂瘤具有极强的骨质破坏性,如不及时清除,可能导致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的并发症。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手术能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在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后,通过安装人工听骨来提高患者的听力。

  入院后,八病室主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张艳红将这一复杂病例向我院副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席专家杜友红教授汇报,杜友红教授认真查阅相关检查资料后,对手术方案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随后,张主任组织全科医生对该病例进行了讨论,并为其制定了精确的手术方案。8月15日,我院手术室内,在主任医师张艳红的指导下,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泉,主治医师彭福森、陈鲜芳联合为李女士实施了全麻下左耳改良乳突根治术+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术+鼓膜修补术。手术全程在显微镜下进行,经过手术组医生3个多小时小心精细地操作,李女士左耳的病变组织被彻底清除,专家还成功为其植入了直径不足2毫米的人工听骨,手术圆满成功。术后,在八病室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李女士恢复效果良好,听力较术前明显好转,据该科主任张艳红介绍,李女士的听力在术后三个月还会进一步提高。

  手术现场

  术后,医务人员为李女士做耳内镜检查

  据我院副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席专家杜友红教授介绍 ,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术通过重建听骨链,能较好地恢复人的中耳腔传声功能的生理状态,以此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这不仅为慢性中耳炎、听小骨破坏患者,也为外伤后听骨链中断及中耳畸形、鼓室硬化、耳硬化症等有听力重建要求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杜友红提醒广大中耳炎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耳卫生,切忌脏水进入耳朵,特别是游泳时要保护好耳朵。如果出现听力下降明显且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图文/宣传外联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两幼儿误服精神药险丧命,专家全力救治患儿获新生

近日,误食近十粒过期精神类药物,两名患儿昏迷不醒,所幸的是在我院儿科专家24小时全力救治下,六岁的广广、三岁的翔翔兄弟俩终于平安度过危险期,两兄弟身体各脏器逐步恢复正常。 惊!误把过期精神类药品当糖片 9月2日上午,笔者赶到我院二十三病室(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时,孩子的父母静静地在外等候,尽管得知孩子们已经成功脱险,但夫妻俩仍心有余悸。 孩子的母亲告诉笔者,9月1日上午,自己在家忙农活,忙完后回家发现两个孩子不知道到跑哪去了,于是到处寻找,终于在亲戚家发现了兄弟俩和他们的堂哥。映入眼帘的是墙角翻倒的药瓶及洒落一地的药片,此时三岁的小儿子翔翔已是摇摇晃晃、精神不振,只喊了二声妈妈,便一头栽倒在地,昏迷不醒。而在一旁的另外两个孩子,六岁的大儿子广广则耷拉着眼皮、昏昏欲睡,十岁的堂哥不停地揉着眼睛。 “看到这个场面,我都急疯了,三个孩子都出现了昏睡,小儿子还昏迷了。肯定是误食了放在床头抽屉里的氯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药品),这瓶旅氯氮平片有效期至2008年,已经过期近六年了。”孩子的妈妈哭着说道,“孩子们年纪还小,不知道这是过期药,很可能是药丸当成糖片吃了。” 急!病情危急儿科专家彻夜守护 得知情况后,好心的邻居立即驱车将三幼儿送往就近医院接受洗胃治疗,由于翔翔、广广兄弟俩误食粒数较多,病情危重,所以当地医院在采取洗胃措施后又转入我院继续抢救,而病情较轻、没有昏迷的堂哥就留在当地医院继续观察。一进医院,兄弟俩就被送入我院二十三病室(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在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姜新萍的指导下,主治医生石梅兰、邓向华立即对患儿采取一系列抢救措施,上氧、心电监护、血压测量、促进药物排泄…… 经专家们的初步诊断,两兄弟为氯氮平中毒昏迷并伴随低钾血症和应激性高血糖等症状。据了解,氯氮平属于抗精神病药,口服后吸收迅速,吸收后迅速广泛分布到人体各器官组织,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低血压、呼吸异常、昏迷、抽搐等症状,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儿科医护人员为苏醒的俩兄弟检查身体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着,两个昏迷的小朋友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我院二十三病室(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医护人员整晚守护在小家伙们的身旁,并保持着每小时对他们唤醒一次,“小朋友,能听见姐姐说话么?感觉怎么样了?”、“广广,认识旁边这个小朋友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护士们耐心地跟兄弟俩对话,并时刻关注着心电监护仪的动态。终于在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9月3日凌晨3点,哥哥广广首先苏醒了过来,见到陌生的环境和昏睡的弟弟便吓得哇哇大哭起来,医护人员不断安抚着害怕的小家伙,“宝贝,不用害怕,咱们只是暂时在这里休息一下,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跟爸爸妈妈回家啦”。在医护人员甜甜的哄劝下,小家伙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乖乖的入睡了。第二天下午4点,哥哥广广趴在床头呼唤着弟弟的名字,弟弟翔翔迷糊的双眼也慢慢睁了开来。医护人员们整晚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疲惫的倦容一扫而光。 警!家长朋友当牢记药品误服要注意 我院二十三病室(儿科)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姜新萍提醒广大家长:小朋友好奇心非常强,家长尽量不要让小朋友帮忙拿药,更不要在他们面前服用,以免孩子模仿。用药后,家长应该把瓶盖拧紧,不要随手把已经开封的药放在桌上或抽屉里,床头和手提包也都不宜放置药品。家长最好教导孩子,任何东西都必须先问后尝,例如先问问父母是否可以吃,再去品尝。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不断呕吐、昏昏欲睡,或舌头和嘴上有灼伤的痕迹,或嘴里有异味及药物残渣时,就要考虑孩子是否误服了药物。确认误服后要立即带上孩子和可能误服的药物到医院就诊,以避免延误而导致不幸发生。到医院后尽可能准确告诉医生所吞药品的药名、性质、剂量,并将宝宝呕吐物及吃进的物品做标本,以帮助医生鉴定毒物种类。 (图文/宣传外联部)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