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

医患纠纷调解应急预案

时间:2013-07-1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为及时、妥善、依法、有效地处置因医患争议引起的医疗纠纷,切实维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第一条 医疗纠纷应急事件是指患方对医疗服务不满意或有异议,不服院方解释,要求医院承担责任,要求高额赔偿等,医患双方未达成共识,聚集多人到医院干扰正常工作秩序,不听劝阻,甚至发生打砸抢行为,引起较大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第二条 医院接待患者的职能划分如下:(依据院发【2004】65号)

  1、行风问题由党办受理;2、医疗质量问题由医务科、护理部受理;3、收费问题由财务科受理;4、行政管理、安全问题由院办和保卫科受理。

  第三条 医院各职能部门在接待群众来访、投诉中必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的相关规定:1、院发【2004】65号文《关于完善群众来访、投诉管理制度的通知》;2、院发【2005】13号《医疗纠纷院内处理程序》;3、院发【2006】12号《病员投诉接待及处理流程》。

  第四条 临床科室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医疗程序规范行医,及时发现纠纷苗头,并组织核实,查明原因及性质,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合理的解释,并尽可能达成共识,将可能发生的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如患方已向医院投诉或已采取过激行为,科主任应积极组织专门讨论,配合调查,形成书面材料,立即上报主管部门。

  第五条 医院各职能部门接到投诉后应尽快了解情况,预测事件的紧迫程度,可能形成的规模,表现的行为方式,蔓延发展及事态扩大的可能趋势。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协商调解和处置工作,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如处理困难,应立即上报医院主要领导,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评估,并向患方通报、解释有关情况。

  第六条 如处置无效,事件有可能升级为严重纠纷(医闹),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打砸抢行为,医院在2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青羊区卫生局、青羊区公安局及省卫生厅。必要时立即拨打110报警。

  第七条 严重事态发生后医院内部明确分工如下:

  1、指定专人接待媒体并发言;

  2、指定专人与患方主要代表沟通,并作好记录;

  3、行政后勤人员参与核实患方所有人员的身份,并索取相关身份证明材料;

  4、保卫科协助公安部门,保障医护人员和当事人的安全;

  5、当事科室和病案室,随时按要求提供病历和证明材料;

  6、后勤按医院统一部署,安排患方饮水、休息、就餐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如何自己清理粉刺
聂小娟
回答: 清理粉刺可通过清洁皮肤、热敷软化、消毒工具、轻柔挤压、消炎护理等方式操作。粉刺多由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 1、清洁皮肤 使用温和的氨基酸洗面奶清洁面部,水温控制在35-37摄氏度。清洁时避免用力揉搓,重点清洗额头、鼻翼等皮脂腺密集区域。清洁后可用一次性洁面巾按压吸干水分,减少细菌残留。油性皮肤可每周使用1-2次含水杨酸的洁面产品,帮助溶解角质栓。 2、热敷软化 用40摄氏度左右的热毛巾敷在粉刺部位5-8分钟,蒸汽熏蒸也可达到类似效果。热敷能使毛囊口角质层软化,促进皮脂排出。热敷后皮肤处于毛孔舒张状态,此时清理效果较好。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屏障。 3、消毒工具 清理前需用75%酒精棉片消毒粉刺针两端,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使用。未消毒的工具可能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带入毛囊。操作时保持手指清洁,可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使用后再次消毒工具,避免交叉感染。 4、轻柔挤压 用粉刺针圆环端垂直轻压粉刺周围皮肤,力度以皮肤微微发白为宜。出现白色脂栓后,用消毒棉签横向滚动清理。禁止指甲直接挤压或过度用力,可能导致真皮层损伤形成痘坑。若粉刺未松动则停止操作,避免反复刺激。 5、消炎护理 清理后立即涂抹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红肿明显的粉刺可点涂过氧苯甲酰凝胶,夜间使用阿达帕林凝胶调节角质代谢。后续3天内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做好物理防晒。出现持续红肿疼痛需及时就医。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高糖高脂饮食摄入。油性皮肤建议选用含锌或烟酰胺的控油护肤品,每周使用1-2次清洁泥膜。注意避免频繁用手触摸面部,枕巾应每周更换消毒。若粉刺反复发作或伴有囊肿结节,建议到皮肤科进行专业治疗,不要自行处理深部炎症性痤疮。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