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医院

医院环境 Hospital about us

上海市浦东医院暨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筹﹚始建于1932年,是原南汇地区第一家公立医院,2008年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南汇分院,2011年成为复旦大学第十一所附属医院。浦东医院是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全国爱婴医院,红十字冠名医院以及上海市文明单位,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为一体的浦东南部地区最大的医疗中心,已被正式确立为浦东新区“十二五”卫生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医院。

医院毗邻浦东国际航空港和洋山深水港,紧临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和轨道交通16号线。医院占地150亩,建筑面积9万余平方米,绿化率超过40%,是一座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学科齐全的现代化花园式医院。

医院核定床位1000张,实际开放1000张,设临床医技科室32个,现有职工1312人,其中高级职称113人,硕、博士以上学历12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2013年门急诊量超140万人次,住院病人数近3.5万人次,手术1.6万多例,曾在多次重大事故急救中取得佳绩。医院拥有1.5T双梯度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数字C臂心血管造影机(DSA)、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氩气刀、海扶刀等高精尖医疗设备和设施。

医院拥有血管外科、骨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急救创伤部、皮肤科、病理科、内分泌科、儿科、放射科等一批特色学科。其中血管外科为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骨科、消化内科、肾内科、胸外科、神经内科为复旦大学“985”工程医院优势学科;急救创伤骨科学科群、糖尿病与肥胖外科学科群为浦东新区重点学科群;泌尿外科、肾内科、产科、消化内科为浦东新区重点学科;创伤骨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为浦东新区重点专科。急救创伤、脑卒中筛查诊治、康复治疗、腔道微创诊治、微创泌尿外科及糖尿病外科治疗、皮肤美容、脊柱微创治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医学科研与创新中心为医院加快建设学科。

浦东医院有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启明星、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领先人才、学科带头人及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等数人。医院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重点科研课题,同时是上海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社会实践与教学基地以及南京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

医院拥有海内外一流人才多名,并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同时积极拓展与国际合作单位美国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克利夫兰医学中心以及台湾嘉义长庚医院等交流合作,并以“全员代言浦东医院”为契机,全面开展人文服务。

与时逐,铸精医。医院将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的宗旨,恪守“诚信仁爱、求实创新、团结奉献、和谐进取”的核心价值观,为了实现“立足浦东、辐射上海及周边地区。成为浦东南片地区的医教研中心及高地,形成专科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医院。塑造最可信赖的医院品牌和营造和谐进取的医院文化。员工有实力,具有时代品味和自豪感,快乐工作”的愿景而努力奋斗!

【详情】

上海市浦东医院

上海市浦东医院

上海市浦东医院

上海市浦东医院

上海市浦东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热门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