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儿童医院

我院成功开展l例结肠巨大息肉电子结肠下电凝切除术

时间:2013-01-0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我院消化科成功开展了l例结肠巨大息肉电子结肠下电凝切除术。该患儿为5岁女孩,因肠内占位性病变造成3次肠套叠,拟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在我院消化科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术中发现结肠肝区一巨大多头隆起性息肉,约4*5*3cm大小,占据整个肠腔。

  患儿确诊为结肠巨大息肉,若采用外科开腹手术切除,术中可能出血多,术后有伤口感染、肠粘连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可能。为减少患儿痛苦,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消化科制定了电子结肠镜下息肉电凝切除术方案。最终在消化科、普外科及麻醉科等多学科协作下成功进行了电子结肠镜下息肉电凝切除术,手术成功,息肉顺利切除,无并发症,现已临床治愈出院。

  电子结肠下息肉电凝切除术在我院消化科开展已10余年,有着创伤小,疗效好,预后佳的特点,现每年可完成手术近300例,为广大患儿解除了疾病的痛楚,深受患儿及家长的好评。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猩红热是什么病严重吗
顾宇彤
回答: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等严重程度的疾病,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痊愈,但少数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1、病原体特征 猩红热致病菌为产红疹毒素的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该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可引起典型皮疹和全身中毒表现。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其有特效,及时治疗可显著降低传染性和并发症风险。 2、典型临床表现 特征性表现为突发高热、咽峡炎和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皮疹多在发热后1-2天出现,从颈部向下蔓延,按压褪色,伴有草莓舌和口周苍白圈。恢复期可见大片脱皮,尤以手指末端明显。 3、常见并发症 未经治疗者可能发生化脓性中耳炎、颈部淋巴结炎等局部感染,以及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免疫性疾病。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或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但现代医疗条件下已较少见。 4、易感人群特点 好发于5-15岁儿童,3岁以下及成人较少见。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免疫力低下者、有风湿热病史者感染后更易出现重症。 5、治疗与预后 首选青霉素V钾片或注射用苄星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肠溶片。规范抗菌治疗24小时后通常不再具有传染性。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需完成10天疗程以防复发和并发症。 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至少24小时,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天。恢复期应注意监测尿常规和心电图,警惕迟发性并发症。保持口腔清洁,进食流质饮食,高热时配合物理降温。疫苗接种可预防部分链球菌感染,但尚无针对猩红热的特异性疫苗。 顾宇彤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