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中医医院

三院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一例壶腹周围癌患者

时间:2014-03-0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三院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一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并在全麻下为患者成功实施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目前,患者已转危为安。老人的儿子感激地说,非常感谢三院领导以及综合外科全体医护人员,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做儿女的都自叹不如,后续治疗我们还将选择三院。

  2月14日,正值农历正月十五,因为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大多数的上班族早早地就计划好下班后和家人团聚,然而这一天三院综合外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这位老人姓范,女,69岁,入院时全身泛黄、腹痛不止,家人心急如焚,不住的恳求医护人员尽快施救。综合外科吴东权主任见状,一边安抚患者和家属,一边迅速对老人身体进行了全面检查。经过化验、B超、CT等多项检查提示,梗阻性黄疸原因待查,专家党玉林凭借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肿瘤病灶的可能性最大。为慎重起见,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和讨论后,老人最终被确诊为梗阻性黄疸(壶腹周围癌)。

  壶腹周围癌系指乏特氏壶腹、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肠黏膜等处的癌肿。壶腹周围癌手术风险很大,面对试营业以来最大的一次考验,院长贾怀刚高度重视,责成医务科立即组织全院专家会诊并制定手术方案,心血管内科、手术麻醉科、B超室、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全程参与,综合外科更是多次召开术前讨论会。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准备,于2月19日上午9时,由张贤军主任行麻醉,专家党玉林主刀、吴东权主任、韩永彬、任兴宇大夫配合,在患者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经过8个多小时的奋战,手术按预期顺利进行并取得了成功,悬在所有医护人员心上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一直在外等候了8个多小时的贾院长这时也才松了一口气。

  待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后,迅速安装心电监护仪、氧气、吸痰器等仪器。虽然手术取得了成功,但为了防止术后出现大出血、胰漏、胆漏等突发状况,术后72小时的观察显得尤为关键,护士执行特级护理对患者的血压、尿量、引流管等进行严密观察。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胆总管下段浸润性腺癌。经过医护人员7天以来的精心照料,现在的范老太太已经可以下地行走,大声地与人交流,脸色也比入院前好了许多。

  采访结束后,综合外科的医务人员仍对范老太太病历进行业务交流学习,并探讨下一步治疗方案,被中途打断的护士长也急忙返回了护理培训现场。整个大楼的医护人员显得忙碌而又秩序井然,他们的脸上洋溢的是充满自信的笑容,他们的行动践行着白衣天使的使命。三院自2013年12月25日试营业至今,门诊人次达到4950人次,住院人次378人次,手术台次82台次。全体医护人员谨记“博爱、厚德、精诚、创新”的院训,正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向着未来、向着目标,向着全市人民的健康努力奋斗着。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组织全体行政人员学习李红梅同志先进事迹

4月28日上午,我院组织全体行政人员学习李红梅同志先进事迹。会上,宣传科科长李莉向与会人员传达市卫生局有关向李红梅同志学习的文件精神,宣读了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向李红梅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向与会人员宣讲李红梅同志的感人事迹。 李红梅同志是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教研室主任,产科主任、主任医师。从医27年来,她扎根老区,情系群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道主义和延安精神,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优异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周围同事、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成为延安市卫生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受科里老一代专家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的影响,大学毕业后李红梅毅然选择临床工作最脏、最累、风险最高的妇产科工作。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工作之余她刻苦攻读并取得第四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和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博士毕业后的李红梅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毅然踏上了回延安老家、服务老区人民的道路。作为延安市卫生系统的第一位博士,她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技能奉献给了养育她的红土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竭尽所能地履行职责,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她面对病人从不抱怨,无论是挽救子痫病人被咬伤手指、冒着感染梅毒的危险对生命垂危的婴儿实施人工呼吸,还是到无畏面对H1N1病毒患者并为其实施手术,她的每段经历都让与会人员深切感受到了对生命的敬畏,她的敬业正气与人间大爱令人折服。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梗脑梗是怎么引起的
邵自强
回答: 心梗和脑梗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心梗是心肌梗死的简称,指心脏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脑梗是脑梗死的简称,指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梗和脑梗最常见的病因。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等因素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胆固醇沉积形成斑块,逐渐造成血管狭窄或破裂。斑块破裂后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塞心脏或脑部血管。患者可能出现胸痛、肢体无力等症状,需通过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抗血小板药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控制病情,严重者需行支架植入术。 2、血栓形成 心房颤动、血液高凝状态等易导致血栓脱落,随血流堵塞心脑血管。房颤患者左心房内血流淤滞易形成血栓,脱落后可能引发脑栓塞。此类患者需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同时治疗原发病。长期卧床、肿瘤患者也需警惕血栓风险。 3、高血压 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增加血管壁压力导致小动脉玻璃样变。血压骤升可能诱发脑小动脉破裂出血或痉挛闭塞。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将血压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 4、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导致微循环障碍和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显著增高,需通过二甲双胍片等药物控制血糖,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 5、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酗酒可导致血压波动,缺乏运动易引发肥胖和代谢异常。高盐高脂饮食会加速动脉硬化,熬夜和压力过大可能诱发血管痉挛。建议戒烟限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保持BMI在18.5-24之间。 预防心梗脑梗需综合管理危险因素,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检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出现持续性胸痛、突发偏瘫或言语不清时须立即就医。日常饮食宜低盐低脂,多摄入深海鱼、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护血管健康。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