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普外科三病区降主动脉多发溃疡带覆膜多个支架腔内隔绝术获成功

时间:2014-05-2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我院普外科三病区与介入科导管室合作,成功完成陕北第一例没有并发症发生,降主动脉多发溃疡带覆膜多个支架腔内隔绝术。

  据了解,该患者45岁,腹痛3天入院,经我院CT检查,普外科三病区会诊考虑为:1、降主动脉多发穿透性溃疡2、降主动脉壁间血肿形成3、腹主动脉急性主动脉夹层4、双侧胸腔积液5、高血压病2级6、双肺肺炎7、室性早搏等。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常发生于降主动脉,多数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破裂率高,需要积极的处理。目前穿透性主动脉溃疡正逐渐被认识,考虑为典型假腔型主动脉夹层的一种病理变异,出血并发症和破裂的发生率很高,近40%患者会发生,是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的一种。病理及临床治疗上均不同于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壁内血肿。国内尚少见。

  该患者入住消化科后积极稳定血压,请普外科三病区会诊后转入,给予稳定血压、控制心率、告知家属病危同时行术前多方讨论,术前准备充分后由张生军副主任、姬乐、樊华主治医师配合下在介入科导管室行局麻下降主动脉多发溃疡带覆膜多个支架腔内隔绝术。该手术风险极大,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危险:一、溃疡、夹层破裂大出血,一旦破裂,患者几乎来不及抢救;二、该患者降主动脉溃疡多发,将主动脉可能几乎全要覆盖,带覆膜支架覆盖过多、过长,可能会覆盖脊髓根大动脉、肋间动脉引起脊髓缺血甚至脊髓阶段性坏死,导致患者截瘫,而且可能性极大;三、术中术后粥样斑块脱落引起相应血管堵塞,如脑梗、心梗、动脉栓塞等;四、患者合并症多,术前、术中、术后随时可能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因术前准备充分,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患者痊愈出院。

  此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血管外科的技术力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医院动态

更多 >

爱比天路长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耳畔依稀回荡着《青藏高原》的高亢旋律,我们的思绪已经飞向了千里之外的西藏阿里。这里,我们附院的白衣天使,正在为普兰县人民播洒爱的种子。 今年七月,陕西省委组织部要选派专业技术干部,赴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进行医疗卫生援助,我院呼吸内科康睿同志知道这个消息后积极报名。虽然她已经是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要抛开家庭,抛开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到条件艰苦、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藏区援藏,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尤其是一名女同志,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问题,但是康睿却毅然决然,她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趁着还年轻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把人生坐标定位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她坚信,这就是一次提升自我、历练自己难得的机会,也是回报社会、接受考验的大考场。 7月8日,康睿同志作为医疗队中唯一的一名女性,和她的队友一行十二人飞抵拉萨,经过几天的艰苦颠簸,于7月11日抵达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7月12日,医疗队终于平安抵达受援地普兰县。不来不知道,这里自然环境很差,气候干燥少雨,风沙漫天遍地,是西藏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也是自然灾害多发县,风灾、虫灾、旱灾、雪灾、冰雹、洪水及泥石流、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到达普兰县后,严重的缺氧带来强烈的高原反应,康睿和队员们相继出现了头晕、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增高,恶心等症状。 累并满足着 康睿的受援单位是普兰县卫生服务中心(普兰县医院)。考虑到高原反应,当地组织部的同志建议医疗队员休息一周后再参与工作,但是康睿和队友们考虑到援藏的时间较短,希望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两天后她们便到普兰县医院报到。院长桑嘎伦珠介绍了普兰县医院的大概情况:全院医护人员有20多人不是休假,就是下乡;目前在院医生共10人,人员严重缺乏,药品短缺。经过沟通后,给康睿安排的工作是负责内科门诊工作,兼顾病房,每周查房两次,急诊随时应急,带教当地医生。 当天晚上十点半,桑嘎院长打电话说牧区多油村有一个病人昏迷,要求出诊,康睿急忙和队友们一起乘坐当地救护车,带着氧气及急救药品赶赴患者家中,夜色不见一丝光亮,天空中少见的没有月亮和星星,牧区的路很难走,有些地方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渊。因为看不清,更增强了内心的恐惧感,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她们终于抵达牧民家中,患者是一名70岁的藏族老阿妈,晚饭后突然昏倒,患者有呻吟声,烦躁状态,呼叫无反应,口角歪斜,右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肌力高,病理征阳性。根据临床经验,康睿判断患者为急性脑血管意外(脑梗或脑出血),并紧急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输注甘露醇、静推速尿等治疗。约半小时后,患者烦躁减轻,送往医院。当康睿返回宿舍的时候,已是午夜时分,抢救患者的劳累使得她顾不得自己的高原反应,身体虽累,心里却是暖暖的。 竭尽全力抢救患者 17日凌晨两点,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康睿叫醒。患者是一名31岁的藏族男性,约半小时前饮酒过量后突发呼吸心跳骤停,随行的朋友是个医生,马上给予了心肺复苏后呼吸心跳恢复,送来医院时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氧饱和度70%,立刻留置静脉针建立静脉通路,留置尿管,改面罩吸氧,给予利尿、镇静、对症治疗后患者渐清醒。大约三点半,患者突然烦躁加重,呼吸心跳再次停止。马上给予心脏捶击、人工呼吸、肾上腺素等治疗约2分钟后患者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继续维持血压、对症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病情稳定,等康睿同志回到宿舍,已是早上七点钟了。由于过度劳累,再加上高原反应,康睿感觉胸闷气短,头晕不适,但是当她在阿里的援友微信群中得知患者已脱离危险,突然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造福普兰县的医疗保健事业 西藏阿里地区医疗技术力量薄弱、工作环境差。患者从阿里被转到拉萨,中途要穿越海4500米的雪山,3天左右到达;而被转到新疆,中途要穿越海拔6700米的雪山,也要2天左右到达,这对于严重缺氧条件下的重症患者,生命抢救提出了严峻挑战。 康睿同志和医疗队的队友们共同为当地藏族医生举办讲座,协助新分配来的藏族大学生查房,为他们讲解。那里没有化验室,一切全凭经验,康睿不仅仅是呼吸内科医生,更是消化内科、心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儿科甚至是肛肠科、泌尿外科医生。藏区的生活节奏较慢,没有娱乐设施,生活单调而且枯燥,县上经常停电,没有自来水,生活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高原上沸点极低,往往水烧到70度就开了,鸡蛋根本煮不熟,饭菜吃起来更是味同嚼蜡。而在整个援藏期间,呕吐,拉稀跑肚等这些常见病同样伴随左右。在这里,每一名援藏的医疗卫生人员都有让人感动的故事,他们在艰苦困难的环境里挑战自我,在看似平凡普通的岗位上为西藏地区的卫生医疗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康睿说,她在普兰县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深深的感受到了藏民们缺医少药,生活落后,人们对自我都很不重视。她们对普兰县干部职工进行体检时,发现好多高血压病人,有的最高血压达220/170,自觉头晕却从来没有进行过治疗,多数人依靠神灵的“庇佑”;医院没有麻醉医生,没有麻醉设备,阑尾炎手术在局麻下完成,听着患者撕心裂肺的喊叫声,她的心灵一次次的被震撼着。 如今,康睿同志依然在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她只希望时间能慢一些,让自己能够最大限度的把所学的知识奉献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积极援藏,造福这里的医疗保健事业。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如何自己清理粉刺
聂小娟
回答: 清理粉刺可通过清洁皮肤、热敷软化、消毒工具、轻柔挤压、消炎护理等方式操作。粉刺多由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 1、清洁皮肤 使用温和的氨基酸洗面奶清洁面部,水温控制在35-37摄氏度。清洁时避免用力揉搓,重点清洗额头、鼻翼等皮脂腺密集区域。清洁后可用一次性洁面巾按压吸干水分,减少细菌残留。油性皮肤可每周使用1-2次含水杨酸的洁面产品,帮助溶解角质栓。 2、热敷软化 用40摄氏度左右的热毛巾敷在粉刺部位5-8分钟,蒸汽熏蒸也可达到类似效果。热敷能使毛囊口角质层软化,促进皮脂排出。热敷后皮肤处于毛孔舒张状态,此时清理效果较好。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屏障。 3、消毒工具 清理前需用75%酒精棉片消毒粉刺针两端,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使用。未消毒的工具可能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带入毛囊。操作时保持手指清洁,可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使用后再次消毒工具,避免交叉感染。 4、轻柔挤压 用粉刺针圆环端垂直轻压粉刺周围皮肤,力度以皮肤微微发白为宜。出现白色脂栓后,用消毒棉签横向滚动清理。禁止指甲直接挤压或过度用力,可能导致真皮层损伤形成痘坑。若粉刺未松动则停止操作,避免反复刺激。 5、消炎护理 清理后立即涂抹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红肿明显的粉刺可点涂过氧苯甲酰凝胶,夜间使用阿达帕林凝胶调节角质代谢。后续3天内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做好物理防晒。出现持续红肿疼痛需及时就医。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高糖高脂饮食摄入。油性皮肤建议选用含锌或烟酰胺的控油护肤品,每周使用1-2次清洁泥膜。注意避免频繁用手触摸面部,枕巾应每周更换消毒。若粉刺反复发作或伴有囊肿结节,建议到皮肤科进行专业治疗,不要自行处理深部炎症性痤疮。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