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人民医院

白内障及超声乳化治疗

时间:2012-05-0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⒈什么是白内障?白内障如何形成的?

  要治疗白内障首先要知道其成因。那么什么是白内障呢?大家从电视广告、报纸等宣传媒体已有了模糊的概念。人的晶状体像一个透明的双凸透镜,光线透过它在视网膜上汇聚,这样人们就可以看见外界的世界了。而当晶状体老化、遗传、外伤、日光损伤、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晶状体囊膜破坏或使其渗透性增加,失去屏障作用或者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其主要成分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失去原来的透明性,而这种晶状体的混浊就称为白内障。

  白内障按其病因不同分为老年性、先天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后发性等数种类型。老年性白内障原是指55岁以上的白内障患者,而现在随着患病年龄的年轻化,55岁以下的患者也逐渐增多,因此,老年性白内障目前又称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其病因较为复杂,是许多综合因素的结果,关于白内障形成的病因共有巯基理论学说、醌体学说、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学说,维生素缺乏,内分泌紊乱,离子转运障碍,自由基损伤7种学说。归纳起来主要是蛋白质的变性,不溶性蛋白,钠和钙等含量的增加,钾及维生素C减少和谷胱甘肽的缺乏。晶状体蛋白中的85%为水溶性白蛋白,水溶性白蛋白可以转变为不溶性蛋白,就好比鸡蛋清煮熟变成了鸡蛋白,年龄越大不溶性蛋白含量越多;另外维生素C缺乏,晶状体PH值的改变以及一些有毒物质渗入晶状体都可引起晶状体蛋白的变性,产生混浊。对于老年人来说,晶状体氧化损伤是白内障形成的最初因素,白内障形成的危险因素有饮酒过量,吸烟过多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等。先天性白内障有内生性和外生性两种,内生性原因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具有遗传性;外生性的原因是指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所造成的损害,如母亲在妊娠前期6个月内患有病毒感染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以及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均可引起。并发性白内障是由眼部本身疾病引起,如虹膜炎,视网膜脱离,青光眼,高度近视等,外伤性白内障包括机械性、辐射性、电击性。代谢障碍性白内障临床多为糖尿病诱发,糖尿病时葡萄糖增多,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不能透过晶状体囊膜,在晶状体内大量积聚,使晶状体渗透压增加吸收水分,纤维肿胀变性导致混浊。

  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其分期

  所有白内障中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过去称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率最高,最为普遍。按其性质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膜下3类;其中皮质性白内障最为常见,按其发展进程分为① 初发期 ② 膨胀期 ③ 成熟期 ④ 过熟期。 从初期到成熟期可经过不同的时间,数年至数十年不等,视力下降的程度也不同,其中一、二期主要为晶状体吸收水分所致,是用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期。

  3.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⑴视力减退:由于晶状体由透明变混浊,所以根据混浊轻重视力有不同程度减退。

  ⑵近视:由于晶状体吸收水分时体积增加,屈光力增加变为近视,原有的老视减轻,原有的近视屈光度增加,有些病人常需要经常更换镜片。

  ⑶单眼复视或多视:因晶状体纤维肿胀和断裂,屈光力改变,尤其是核性白内障,核的屈光力明显改变有棱镜的作用,所以在看月光或看灯时,可出现重影或多视。此外还可出现飞蚊症、虹视、畏光、炫目等。

  ⒋药物及针灸等能治疗白内障吗?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白内障的成因及皮质性白内障的分期,大家对白内障的形成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药物及针灸治疗白内障效果如何呢?根据白内障形成的理论,人们研制了治疗白内障的药物如谷胱甘肽制剂、防止晶状体蛋白变性及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如卡他林、白内停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有很好的疗效。中药制剂障翳散眼液及针灸疗法对早期白内障的治疗,延缓其发展有很好的作用。但不论何种剂型的药物,一旦晶状体蛋白发生了变性,也就象鸡蛋清变为了鸡蛋白,任何药物都是没有用的,也就是说用药物是不能将变性的蛋白还原为蛋清的,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摘除白内障,用透明的人造晶体代替混浊变性的晶状体。

  ⒌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

  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属于一种改良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由美国眼科医师Kelman于1967年首先采用,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晶体制造工艺的不断更新,目前白内障手术越来越多的采用超声乳化治疗,因此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最为普遍及先进的白内障摘除手术,手术熟练者其手术时间仅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切口仅为3.5mm甚至更小,目前部分地区还在使用的现代囊外摘除术及与超声乳化同步进行与目前仍在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相比,其切口更小,散光更小,闭合更好,恢复更快,更有利于折叠型人工晶体的植入。当然超声乳化手术也有它的局限性,如超声乳化仪器及配套设备较昂贵,手术者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培训的周期比较长,患者晶状体核的硬度最好为四级以下,这样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产生。

医院动态

更多 >

国内知名肝病专家袁平戈教授来我院讲学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入推进中,为提高医生技术创新和论文写作水平 ,更好的服务广大患者。5月23日下午,应我院邀请,国内知名肝病专家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袁平戈教授为医护人员讲述了一堂十分受用的医学论文撰写课。医学论文是将医学领域中的科学研究成果及临床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出的一项新技术或新方法以及对药物作用的评价。它的准确、可靠、真实为今后的临床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医学论文的撰写也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质量提升、人才队伍壮大的重要标志。我院邀请袁教授对如何书写好医学论文进行讲解,目的是让我们的医生了解医学前沿知识,激发潜质,抓新颖点,在工作中结合实践经验不断创新,使医院水平得到飞速提升,从而更好的应用于患者。 此次讲课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好多医生表示通过培训,不仅给他们提供了撰写思路,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