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中医院

我院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

时间:2014-09-0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自今年3月以来,非洲利比里亚、几内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先后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做好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紧急制定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方案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的通知》,根据文件要求,为提高我院员工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和疫情防控能力,我院积极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培训,及时做好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防控准备。

  8月29日下午,我院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在6号楼16楼学术报告厅进行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全院近30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开始,邬素珍科长就目前的疫情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要求全院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对当天未参加现场培训考核的医务人员要补课、补考,让我院全院医务人员真正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知识,做好应对疫情的知识储备。本次培训针对埃博拉病毒定义背景、全球既往疫情、疫情特点分析、病源学传染源和宿主、传播途径和形式、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院感控制、传入我国的风险和防控工作要求等做了全面的介绍。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而感染。早期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

  培训结束后现场马上进行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技术考核,使在场的医务人员能够进一步消化培训内容,提高埃博拉出血热的诊疗及防控能力。培训结束后,培训的视频及相关文件已挂在我院内网OA上,要求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尤其是各科的院感小组成员回到科室后须在科内组织未参加培训的人员下载学习并在科内进行考核。

  目前,我院感染性疾病科黄兆琪主任、急诊科李旷怡主任以及重症医学科马明远主任被选为我市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治专家组成员,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我院已将医用防护服、防护眼镜、N95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到门急诊、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等重点科室,并要求相关科室在科内组织全科医务人员仔细阅读《佛山市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预案》、《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转运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通过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技术培训,使我院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的疫情处置及防控能力得到提高,为防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做好充分的准备。(院感科 张璇)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麻风村开展义诊慰问活动

关爱麻风,情系潭山 8月30日,市卫计局团工委组织卫计系统青年志愿者到高明区潭山康复新村开展“关爱麻风,情系潭山”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我院的青年医生吴日钊、刘晓霞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此次志愿者活动。 提起麻风病,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是一种很可怕的传染病。确实“麻风病”曾经是高致命传染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80年代已研制出高效治愈的药物,麻风病已能治愈且国家无偿发放。虽然麻风病患者经已治愈,但在康复者身上所造成的残肢和溃烂等后遗症的惨状仍会持续终生,他们常因残疾而受到歧视、偏见,甚至会被隔离而无家可归,只能呆在康复治疗所。在高明-潭山新村就生活着这样一群麻风病康复者,目前村里主要以老人为主,平均年龄约70岁。虽然潭山康复新村的老人们经过治疗都已经病愈,但却留下了终身残疾或毁容,大部分人丧失劳动能力,因而难以重返社会和家庭。他们靠国家的低保补助,在这山林里继续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 适逢中秋节临近,志愿者们带来大米、食油等慰问品,还带来了一盒盒的月饼,提前与村民们度过一个人圆月圆的中秋佳节。年轻的医务人员还为村民提供现场医学咨询和诊治,他们耐心地了解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对有需要的患者还送上了我院的特色制剂清香止痛霜、李广海跌打膏。志愿者们充满关爱地和村民们聊天谈心,还精心准备了文娱节目,让整个村子充满了欢声笑语。整个活动持续到下午5点多才结束,尽管忙碌了一天,但是能为当地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一点帮助,带来一点快乐,参与活动的志愿者都感到了付出与奉献的快乐。 近年,随着众多志愿者活动在村子的开展,潭村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潭山康复新村正在一步步走向公众,走向社会,逐渐消除外界的歧视。(吴日钊)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肺心病晚期已离不开氧气
郝盼盼
回答: 肺心病晚期患者通常已离不开氧气支持。肺心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晚期患者因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肺功能严重受损,需持续氧疗维持生命。 肺心病晚期患者肺部血管阻力增加,右心负荷加重,导致右心室肥厚和扩张。长期缺氧使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进一步影响心肺功能。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下肢水肿等症状。此时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必须依赖氧气治疗改善氧合。氧疗能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呼吸困难,延缓病情进展。家庭氧疗一般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浓度控制在1-2升/分钟。部分患者需要配合无创通气治疗。 极少数肺心病晚期可能因急性加重导致严重呼吸衰竭,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这类患者往往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较差。机械通气虽能暂时维持生命,但无法逆转已发生的肺血管重构和右心功能损害。 肺心病晚期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呼吸道感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钠盐摄入。家属应协助患者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外出活动需携带便携式氧气设备,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气分析和心肺功能,根据医嘱调整氧疗方案。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保持积极治疗态度。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