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凿食管隧道切断环形肌肉 消化内镜新技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
时间:2014-01-1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时间:2014-01-1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郭少卿 朱惠明(消化内科)
文女士出现吞咽困难症状一年,为此曾辗转多家医院治疗而无改善。近来病情日益恶化,吞咽困难越来越严重,以前只是进食固体食物受限,现在已发展到饮水也咽下困难。每次她咽下食物喝下水后,在食管中仅仅停留分秒钟,然后大部分都呕吐出来。因此文女士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及脱水,体重从一年前的一百多斤下降至现在不足七十斤。经人介绍她来到我院消化内科就治,我院消化内科专家们为她做了详细检查,最后将她的疾病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驰缓症 吞咽障碍进食难
贲门失弛缓症是以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松弛异常及食管体部缺乏推进性蠕动为特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吞咽困难、反流、胸痛等为典型临床表现,通过典型的X 线征象和食管测压检查并通过胃镜检查排除食管贲门占位、食管炎性狭窄等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目的在于解除LES 的松弛障碍,降低LES 的压力和预防并发症目前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肉毒碱注射、内镜下球囊扩张、外科手术等。近年来国内外探索出一种新的内镜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即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POEM)。这种技术是应用消化内镜在食管中段粘膜下开凿一条长约15cm的隧道直到胃底粘膜下,然后应用内镜手术切开食管下段5cm长环形肌。POEM是一种新问世的内镜雕刻技术,对贲门失弛缓症有很好的疗效,但要求内镜术者有精湛的技术,坚实可靠的处理并发症能力。
医者开拓创新 患者享新技术好处
针对文女士这种情况,经过消化内科专家们反复论证及研究,征得病人同意后,决定实施目前最先进的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随着一个个有条不紊地手术准备进行,在食管粘膜下逐层分离建立“人工隧道”,通过此通道切断导致发病的环形肌,夹闭通道,顺利完成操作。
POEM 是通过隧道内镜进行肌切开的微创新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难度的雕琢内镜治疗技术。2010 年日本Inoue等受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理念的启发,用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获得成功。国内内镜专家于2010年开始临床使用POEM,据报道术后症状缓解率90%以上。POEM的适应征为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且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对于既往外科Heller术治疗失败或症状复发者,术前曾接受过其他治疗(如球囊扩张术、肉毒素注射、支架治疗等)的患者,仍可接受POEM 术治疗,而经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患一旦症状复发就很难再次行外科手术治疗,POEM术还具有较少的禁忌征,对高龄同时伴有内科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而难以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POEM 术治疗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选择。POEM 术后可能有一定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纵隔、皮下气肿,气胸、气腹,以及出血、感染等,传统手术亦有术后并发症为严重肺部感染、双侧胸腔积液、消化道出血、穿孔及广泛皮下及阴囊气肿等。但POEM 术后并发症较轻。POEM 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轻、适应证更宽及禁忌证相对较少等优势,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经过消化内科POEM技术治疗和医护团队的精心照顾及密切监测,病人吞咽顺畅,能有效进食了,并很快痊愈出院。尽管POEM技术难度很大,但我们消化内科专家们敢于迎接挑战,攻关克难,并稳步走在内镜治疗先进队伍的行列。
医院动态
健康问答
专家科普
医生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