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东凤医院

突然过量运动,小心肌肉溶解

时间:2014-07-1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随着天气的转暖,许多人开始进行爬山、骑车、跑步等运动。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但也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医生提醒,过度运动比不运动的危害还大,长期不运动、突然进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除了可能出现心脏骤停外,还可能惹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俗称肌肉溶解),甚至急性肾衰竭,需尽快诊治才能免除生命危险。

  案例:

  患者李先生为77岁老年患者,既往有“脑梗塞”病史春节前天气很暖的一天,一个人骑自行车外出,迷路后连续骑行约12小时后出现双下肢酸痛、伴意识模糊,倒地后被巡警发现送到附近医院就诊,经补液处理后,第二日患者清醒回家。但是在家里逐渐出现双下肢肿胀,无法行走,少尿,精神差,纳差,遂到医院肾内科就诊医师在详细询问病史后,高度怀疑横纹肌溶解征而收入院经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横纹机溶解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老人家入院前拖了十天左右,病情已十分凶险,病程历时较长,住院40天左右,经过2次抢救,数次血液净化,各项指标才逐步恢复正常,脱离血液透析,最终挽救了老人家的生命。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个内科急症,一般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不运动后的突然运动,如马拉松比赛、划艇、登山、举重等,都可导致横纹肌溶解,所以也把这种横纹肌溶解叫作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它是一组由于过度运动后所致的骨骼肌损伤,肌细胞破坏后其内成分如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进入细胞外液及血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损伤等组织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准确来说并不是单纯的一种病,而是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综合征。典型的“三联症”包括肌痛、乏力和深色尿如果长期缺少锻炼,突然高强度运动后,发现自己全身不适、肌肉疼痛和无力、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那就要注意了,最好到医院肾内科就医进一步检查,因

  为深色尿,很可能就是尿甲含有过量的肌红蛋白。少尿、无尿等肾损伤症状,常不会在早期出现。这类患者通常都会出现血肌酸激酶大幅度升高,血和尿里的肌红蛋白也明显升高。此外,急性期还会出现高钾血症、高

  磷血症、低钙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

  据医生介绍,该病的治疗首先是针对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原因进行相应处理,如运动过量的,必须马上停止运动卧床休息;挤压导致的解除挤压,如果是急性肾衰竭的病人,必要时还要进行血液透析等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虽然来势凶猛,但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大部分病人经过及时、正确治疗后都可以逐步恢复到正常。

医院动态

更多 >

省级检查评估组莅临我院督导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

8月28日下午,由省中医药局副局长李梓廉任组长的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检查评估组一行莅临我院,在市卫计局杨汉东副局长、东凤镇党委委员王军良副镇长、镇卫计局李仕标局长及我院赵烨副院长的陪同下,就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进行督导评估。 王军良副镇长首先向莅临我院的上级领导介绍了作为民生工程之一的新医院搬迁后的基本概况,并表示东凤镇党委、镇政府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医院的各项工作,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稍后,赵烨副院长向各位领导汇报了2014年我院中医科的医疗水平、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发展思路。检查评估组的领导、专家们对我院中医科的宣传科普工作、人才引进等方面表示认同,并与坐诊医师进行交谈。 最后,各位领导一起参观了我院 “本草园”,对我院以中草药活体植物形式“传播中医文化”的理念表示赞赏,即与在场的医护人员交流中草药的专业知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